时间: 2025-04-26 04: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18
先王教百工,作为天下器。
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记。
嗟嗟远圣人,制度日以纷。
窈窕阿房宫,万态横青云。
荧煌甲乙帐,一朝那肯焚。
秦汉骄心起,陈隋益其侈。
鼓舞天下风,滔滔弗能止。
可甚佛老徒,不取慈俭书。
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
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茅茨帝者荣,今为庶人耻。
宜哉老成言,欲攦般输指。
先王教导工匠,制造出天下的器具。
周公的思想不朽,记载在《考工记》中。
可惜远古的圣人,制度越来越复杂。
阿房宫的华丽,直逼青云。
金碧辉煌的帐幕,哪能轻易地焚烧?
秦汉的骄奢自此开始,陈朝和隋朝更是奢侈。
这股风潮鼓舞着天下,浩浩荡荡无法停止。
就像佛教徒和老子,无法提倡节俭的书籍。
耗尽我们百家的财富,崇尚一室的奢华。
如此四海皆然,金碧辉煌照耀万里。
茅草屋的皇帝荣耀,现在却成为百姓的耻辱。
老成的道理真好,想要攀登的却是无尽的输指。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湘云,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上倡导变法,文学上以诗词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范仲淹关注社会风气和百姓疾苦的时候,表达了对奢侈风气的批判和对古代贤人思想的怀念。
《四民诗 其三 工》通过对工匠和社会风气的思考,展现了范仲淹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先王教百工”的开头,强调了工匠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古代贤明的王者如何重视工艺,创造出合乎社会需求的器具。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制度日益复杂,奢侈风气愈演愈烈,尤其是阿房宫的奢华,成为了统治者骄奢的象征。
诗中对“金碧照万里”的描绘,呈现了当时社会的浮华,而“茅茨帝者荣,今为庶人耻”则对比了古代与当代的荣辱观,让人深思。诗人用朴素的茅草屋与奢华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对权力与财富的反思。同时,诗中也批评了佛教徒和老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的不务实和不提倡节俭,使得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整首诗情感激昂,字里行间流露出范仲淹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奢侈风气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的担忧,强调了工匠和劳动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工”指的是什么?
A. 学者
B. 工匠
C. 农民
“窈窕阿房宫”中“窈窕”形容的是:
A. 高大
B. 华丽
C. 精致
诗中提到“茅茨”主要代表什么?
A. 皇帝的府邸
B. 平民的住处
C. 工匠的工作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