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留题麟州》

时间: 2025-04-26 04:02:14

诗句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原封丞相富人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14

原文展示:

留题麟州
范仲淹

宣恩来到极西州,
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
原封丞相富人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仲淹在极西的麟州所见的情景。诗中提到他来到这个地方,看到城下的羌山与流水相隔的景象,却没有看到农田和桑树,反而看到的是烽火的景象。最后一句提到原本富有的丞相和侯爵,如今却显得空无一物,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宣恩:指的是诗人到达的地方。
  • 极西州:指的是地理位置非常西边的州,暗示偏远。
  • 羌山:羌族的山,可能指的是西北边陲的山脉。
  • 烽火:古代用于报警的火,象征着战争和动乱。
  • 丞相:古代最高的官职,代表权势与财富。
  • 富人侯:指的是富有的贵族或官员。

典故解析:

  • 烽火:烽火台是古代用来传递战事的信号,通常与战乱、动荡联系在一起,暗示国家的不安定。
  • 丞相富人侯:反映了历史上官宦家族的兴衰,可能暗示对权力与财富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主张改革政治,关心民生,作品风格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和内部动乱的阶段。范仲淹在担任地方官员时,目睹了战乱所带来的破坏与民众的苦难,因此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留题麟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因战乱而荒芜的画面。诗的开头“宣恩来到极西州”即点明了地理位置的偏远,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城下羌山隔水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寥落与遥远,羌山的高耸与水流的奔涌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着人们在战火中无处寄托的思绪。

“不见耕桑见烽火”是全诗的核心思想,直接表明了从富饶的农业生活转向战乱的悲惨现实。这里包含了对农耕文明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性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原封丞相富人侯”则将个人与历史的兴衰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权力与财富的脆弱,暗示着即便是曾经的富人,也难逃战乱的摧残。

整首诗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对民众深切的关怀,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宣恩来到极西州”:诗人自述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体现了他对这个地方的陌生与好奇。
  2. “城下羌山隔水流”:描绘了自然景观,羌山与水流的隔离,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与障碍。
  3. “不见耕桑见烽火”:对比鲜明,强调了战乱导致的农业萧条,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悲惨。
  4. “原封丞相富人侯”:表明即使是权贵也难以逃脱时代的变迁,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耕桑”和“烽火”的对比,突显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
  • 象征:羌山、水流、烽火等意象均具有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 排比:最后一句将丞相、富人和侯结合,形成强烈的语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民众苦难的关怀。范仲淹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变迁,揭示出权力与财富的相对性,发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羌山:象征边陲的孤立与荒凉,代表战争的影响。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烽火:象征战乱与不安的信号。
  • 丞相、富人、侯:代表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映射历史的沉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山”象征什么?

    • A. 富饶的土地
    • B. 战乱的影响
    • C. 繁华的都市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丞相富人侯”意在表达什么?

    • A. 他们的权力与财富
    • B. 他们的荣耀与成就
    • C. 他们也难逃战争的摧残
  3. 诗中的“烽火”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与动乱
    • C. 自然灾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赴戍登程口占二首》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留题麟州》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均在描绘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两者都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全诗全文》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吕】满庭芳_感兴简王公 【中吕】朝天子_筝手爱卿丹 【双调】清江引_春思黄莺乱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_为酸斋解嘲 【越调】小桃红_淮安道中一 【双调】湘妃怨_春情柳芽笺 【中吕】山坡羊_别怀衣松罗 【双调】庆宣和_春思一架残 【双调】水仙子_西湖秋夜今 【双调】折桂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饭开头的成语 扣人心弦 闭关却扫 韦字旁的字 包含羁的词语有哪些 不分彼此 梧鼠技穷 乛字旁的字 谢娥 删芜就简 精子 削衣贬食 然可 两点水的字 楚角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