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1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
作者:范仲淹 〔宋代〕
徽音来景亳,盛事耸吴乡。
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
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
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
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
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
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
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
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
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
迹甘荣路外,情寄圣门傍。
几托为鱼梦,江湖尚渺茫。
这首诗表达了范仲淹对晏尚书的感激与思念之情。诗中提到徽音传来,盛事耸立,似乎在描绘一种美好的景象和盛大的活动。接着提到文采如星辰般辉煌,仿佛在乐府中歌唱,意境深远。寒谷中的春天温暖,幽静的宫殿中草木芳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珍惜。诗人感慨自己的心情如鲜血般热烈,思念之情让鬓角渐渐生霜。诗中还提到对新定政策的羞愧,以及对姑苏繁华的惋惜。接下来提到历史的兴衰,愿意听闻歌舞,敢于讨论赋诗的长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奈,情感寄托在圣门旁,梦想如鱼般难以实现,江湖远去,前路渺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闻名,主张治国理政,倡导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范仲淹任职于朝廷期间,受到晏尚书的启发与寄托。诗中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范仲淹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思索。诗中所用的比喻与对仗使得整首诗歌声韵和谐,情感深厚。从“寒谷春重煦”到“尧汤馀水旱”,诗人不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诗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渺小,表明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力感,深刻地反映了士人内心的挣扎与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对好友的思念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对盛世的渴望与对现状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尧汤”代表什么?
“寒谷春重煦”中的“寒谷”指代什么?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