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时间: 2025-04-26 04:21:06

诗句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6

原文展示: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白话文翻译:

太室山巍峨高耸,少室山则似要腾飞。
两座山相对而立,仿佛在云霞中悠然自得,恍如置身于神仙的梦境。
为什么要如此珍视这次旅程,边走边唱,向神灵颂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室:指太室山,位于嵩山的主峰,象征着高耸的山峰。
  • 少室:指少室山,嵩山的另一座山峰,形态轻盈,似乎要飞起。
  • 云霞:云和朝霞,形容美丽的天空景象。
  • 游仙梦:游玩神仙的梦境,表示一种超脱现实的理想状态。
  • :珍视、喜爱。
  • 行歌:在行走中歌唱。

典故解析:

  • 嵩山:嵩山是五岳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常以此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饮冰室主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层面。

创作背景: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是范仲淹应友人之邀游嵩山时所作,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开篇以“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描绘了两座山的对峙,太室山的高耸与少室山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呈现出嵩山的雄伟与灵动。接着,“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则将两座山置于云霞之中,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则引发了对美好旅程的思考,诗人以行歌的方式向神灵致敬,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范仲淹的哲思与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室何森耸:描绘太室山的巍峨,体现了其雄伟之姿。
  • 少室欲飞动:少室山轻盈灵动,形成对比,突出其独特魅力。
  • 相对起云霞:两山相对,映衬出云霞的美丽,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恍如游仙梦:仿佛置身于神仙的梦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何以宠此行:反思这次旅程的意义,表达对自然的珍视。
  • 行歌降神颂:在行走中歌唱,向神灵致敬,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梦境相比较,增加了诗的梦幻色彩。
  • 对仗:如“太室”和“少室”,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 拟人:山峰似乎具有动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室、少室:象征着巍峨与轻盈的自然景观。
  • 云霞: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象,暗示诗人的心境。
  • 游仙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室和少室分别象征什么? a) 高耸与轻盈
    b) 古老与现代
    c) 昨日与明天

  2. 诗中“行歌降神颂”的含义是? a) 忧伤的回忆
    b) 向神灵致敬
    c) 感叹人生无常

  3. 诗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政治的反思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高耸与轻盈
  2. b) 向神灵致敬
  3. a)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题》王维《山居秋暘》: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范仲淹更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范仲淹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韩子文五首 俞义仲挽诗 老农十首 再饮枕流和王景文韵 再次前韵二首呈士秀 水调歌头(送史侍郎) 和粹伯七夕韵 其三 代人上平江徐郎五首 拟古六首 其五 送赵有翼监丞造朝供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滥 玉槛 慵来妆 石字旁的字 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肃然生敬 悉心戮力 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修炼 操必胜之券 成风之斫 凤箫鸾管 鱼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走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