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02
岁寒堂三题 其一 岁寒堂
作者: 范仲淹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脩诚明。
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
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我本是唐朝的宰相,世世代代行走在朝廷之中。
我的子孙志向四方,家族在江城扎根。
双松挺立,十分可爱,因此堂屋也以此命名。
高雅的人知道这里的居所,宛如在山中一般。
眼前有千年的颜色,耳边听到千年的声音。
六月没有炎热的阳光,犹如玉壶般清澈。
在这里聚集诗书,教导子女修身明理。
在这里摆放钟鼓,邀请宾客共乐升平。
绿烟又何所知,整日萦绕在檐下。
太阳并不偏照,自然让白光生出。
不向摇落的土地,何必忧虑岁月的峥嵘。
勉励啊,愿意构筑这个人,必定处于无尽的荣华之中。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岳阳楼,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强调忠诚与责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他对家族、文化传承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岁寒堂三题 其一 岁寒堂》是一首情感深厚的诗,展现了范仲淹对家族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开篇即自述身世,借以引出家庭与家族的荣耀,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双松的描绘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形成了与高堂的对照,传达出居所的雅致与安宁。
在环境描写上,诗中提到“六月无炎光”,将清凉的气候与诗书的氛围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优雅的意境。此处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后半部分通过描写教子和接待宾客的情景,体现了范仲淹对家庭教育、友谊交流的重视,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格对仗,词句清新自然,展示了范仲淹高超的文学造诣。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对理想的生活和时代的希望,展示了他一贯的家国情怀,也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理想中的居所,表达了对家庭、文化、教育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范仲淹的《岁寒堂》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双松”代表什么?
“六月无炎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D, 2-D,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岁寒堂三题 其一 岁寒堂》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