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19:16
萧条臈后复春前,
雪压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栏枝上看,
似留芳意入新年。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萧条的寒冬过后,还未迎来春天的生机。尽管大雪压在枝头,霜冻依旧不肯消退,但我昨日在栏杆边观望,仿佛那花香意蕴正悄然带入新年。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冬春交替的景象常见于古诗词中,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和对时节变迁的敏感。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文化造诣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范仲淹借梅花的早春意象,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现状的思考。
范仲淹的《和提刑赵学士探梅三绝 其一》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冬春交替的时节。诗的开头“萧条臈后复春前”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又略带希望的景象之中,寒冬未去,春天尚未到来,诗人以此反映了生命的韧性与希望的坚持。
第二句“雪压霜欺未放妍”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压抑而又期待的情感。尽管雪和霜的存在暂时掩盖了春的气息,但它们也正是春天到来的前奏。诗人在此刻展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寒冷与温暖的交织使得景象更加立体。
“昨日倚栏枝上看”一句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倚栏这一细节,带给人一种静谧的观察感,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表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流动。最后一句“似留芳意入新年”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花香的意念似乎在预示着新生与希望,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探访,更是对生命、希望与新年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冬春交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复苏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在寒冷中依然蕴藏着生机与希望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夏季
B. 秋季
C. 冬春交替
D. 春季
“雪压霜欺”中的“欺”字用来形容什么?
A. 雪的美丽
B. 冰冷的感受
C. 天气的变化
D. 自然的压迫
诗人通过“倚栏”这一动作表达了什么?
A. 动感
B. 静谧的观察
C. 失落感
D. 忙碌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