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6:39
秦淮柳,荡轻烟。
迤逦复成桥下,小娥纤手理丝弦。
木兰船。留得年年佳景在。
未惜绿茵如盖。隋宫梁苑满荒莎。
柰愁何。
秦淮河边的柳树,轻轻摇曳着烟雾般的细枝。
柳树的枝条延展着,恰似桥下的风景,小娥用纤细的手理着丝弦。
木兰船上,留存下来的年年佳景依旧在。
不再惜怜那如盖的绿茵,隋朝的宫殿和园林如今满是荒草。
我又为何要感到忧愁呢?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柳含烟》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柳树、河流与女子的形象,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感叹。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柳含烟》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开篇的“秦淮柳,荡轻烟”,用“荡”字表现了柳树的柔美与轻盈,仿佛在与河流轻轻互动,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生动的场景。接着“小娥纤手理丝弦”,不仅描绘了女子的优雅身姿,也暗示了江南水乡的音乐文化,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情感流动。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现实的思考。“未惜绿茵如盖”,虽有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但紧接着提到的“隋宫梁苑满荒莎”,则是对繁华已逝的深切感叹。这种对比营造了诗人心中的失落感,令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与惆怅。
最后一句“柰愁何”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问自己何必再为往事而感到忧愁。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态度的宣示。全诗在细腻与豪放之间游走,展现了汪东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秦淮柳,荡轻烟。
描绘秦淮河边的柳树,轻柔的柳条像烟雾一样在微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迤逦复成桥下,小娥纤手理丝弦。
柳树的枝条延伸,形成桥下的景致,描绘出女子优雅的身影,暗示着音乐的轻盈。
木兰船。留得年年佳景在。
提到木兰船,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生活,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未惜绿茵如盖。
尽管景色美丽,但诗人却不再珍惜那繁盛的绿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隋宫梁苑满荒莎。
隋朝的宫殿与园林如今已然荒废,传达出历史的变迁与繁华的消逝。
柰愁何。
结尾的反问,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放下。
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秦淮柳”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柳树?
诗中“小娥纤手理丝弦”中的“小娥”指的是:
“未惜绿茵如盖”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可以将《柳含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异同。李清照的作品中同样充满了对过往的留恋,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