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6: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6:19:22
拜星月慢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鬓影曾看,檀痕犹在,不分离愁如织。
缥缈音书,费彩笺频擘。
遥天外,极目寒云哀雁,总是断肠消息。
抱月飘烟,想纤腰一尺。
叹房拢重到伤今昔,便葳蕤不闭还愁入。
盼着镜槛灯窗,也泪珠成滴。
料妆台都有空尘积,更何人闲倚薰笼立。
剩画栏,冉冉斜阳,任风帘欹侧。
我曾看见你那鬓发的影子,檀香的痕迹依然存在,离别的愁苦如同织成的网一样难解。
轻柔的音信漂浮,费尽心思在彩笺上频频书写。
在遥远的天边,极目望去,只见寒云与哀鸣的大雁,都是断肠的消息。
我抱着明月,烟雾缭绕,想象着你那纤细的腰身。
叹息房间的重重思绪,令人伤感今昔,纵然葱茏的景色不闭,愁绪仍然涌入。
盼望着镜前的灯光窗户,眼泪也随之滴落。
妆台上满是灰尘,谁会在这里闲坐,倚着香炉闲立呢?
剩下的画栏上,夕阳缓缓西沉,任凭风帘斜斜地挂着。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词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中,其作品多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情感经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拜星月慢》创作于个人经历的某个悲伤时刻,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拜星月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愁别绪的主题。全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再现了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苦。开篇便以“鬓影曾看,檀痕犹在”引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气氛。接着,诗人提到“缥缈音书”,表达了音信难传的焦急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思念的情绪。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遥天外,极目寒云哀雁”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画面,寒云与哀雁的意象交织,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象征着对远方人的忧虑与牵挂。“抱月飘烟,想纤腰一尺”,这里的抱月与想象相结合,表现了对美好形象的向往,但又暗含着无可奈何的愁思。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盼着镜槛灯窗,也泪珠成滴”表达了对回忆的感伤,泪水的滴落象征着内心的伤痛。“更何人闲倚薰笼立”一句,突显了孤独与无助,最终以“剩画栏,冉冉斜阳”结束,给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结局。
整首诗如一幅精致的画卷,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深思,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无限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感慨。
逐句解析
鬓影曾看,檀痕犹在,不分离愁如织。
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美好,鬓影与檀香的痕迹唤起了深沉的思念,离愁如同织成的网般缠绕。
缥缈音书,费彩笺频擘。
音信漂浮不定,诗人频频在彩色纸笺上书写,却难以传达内心的思绪。
遥天外,极目寒云哀雁,总是断肠消息。
远方的寒云与哀鸣的大雁,象征着凄凉与孤独,都是令人痛心的消息。
抱月飘烟,想纤腰一尺。
诗人抱着明月,烟雾缭绕,怀念着那纤细的身影,表达了对美的向往。
叹房拢重到伤今昔,便葳蕤不闭还愁入。
叹息往事,思绪重重,尽管景色葱茏,愁绪仍然如潮水般涌入心头。
盼着镜槛灯窗,也泪珠成滴。
望着镜前的灯光与窗户,眼泪如珠般滴落,表现了深切的悲伤。
料妆台都有空尘积,更何人闲倚薰笼立。
妆台上满是灰尘,暗示着无人问津,孤独感愈加明显。
剩画栏,冉冉斜阳,任风帘欹侧。
画栏上夕阳西沉,风帘斜挂,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意境,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愁别绪展开,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檀痕”指的是什么?
A. 鬓影
B. 檀香的痕迹
C. 音信
D. 夕阳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达对思念之人的怀念?
A. 寒云
B. 纤腰
C. 灰尘
D. 画栏
诗中表现孤独感的意象是?
A. 明月
B. 斜阳
C. 风帘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史承谦的《拜星月慢》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地运用自然意象表达个人情感,而史承谦则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与细节刻画展现内心的苦楚。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拜星月慢》的意境与情感,感受那份深切的思念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