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1: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1:18:03
寄杨云静
公藉椒涂成达宦,我传草檄守清贫。
閒曹奔走徒云仕,薄俸沾濡不逮亲。
饮水曲肱无此量,解衣推食有何人。
凉风四壁蛩新咽,偏恼淹回独客身。
我靠着公家的椒涂(调味品)而成为达官,我却只靠草檄(简陋的文书)过着清贫的生活。
闲暇时奔走于公事,徒然称为仕官,微薄的薪俸连亲人都无法接济。
饮水时曲着胳膊没有这个量(指不能满足),解开衣服和别人分享食物的人又有几人?
凉风透过四壁,蟋蟀在新秋的夜晚轻声鸣叫,偏偏让我这个独自的客人感到恼怒和孤独。
诗中提到的“椒涂”与古代官员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而“草檄”则代表了作者的清贫。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清贫生活的坚持。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清高自守、反映社会现实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此诗写于作者身处官场但却不得志之时,表达了他对权力和财富的蔑视,以及对清贫生活的珍视。社会环境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促使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寄杨云静》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心中对仕途的失望与对清贫的赞美。诗开篇便用“公藉椒涂成达宦”一语,描绘了权贵的奢华生活,而自己却只能“传草檄守清贫”,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作者的自谦与不满。接着,诗中提到的“閒曹奔走”与“薄俸沾濡”,反映了官场的无奈与困顿,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身处繁华却心有不甘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饮水曲肱无此量”和“解衣推食有何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知足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的结尾“凉风四壁蛩新咽”,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无奈。
整首诗从个人的处境出发,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展现了董嗣杲作为一位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动人。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清贫生活的珍视,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暖与人情的薄凉。
诗中提到的“椒涂”象征什么?
“薄俸沾濡”意指?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但董嗣杲更多地关注清贫与官场的失望,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