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白莲花》

时间: 2025-05-03 19:44:34

诗句

素质盈盈绿盖张,肯同媚眼醉斜阳。

俨然玉井风姿异,无此冰壶月色香。

天地一空谁染着,水云十里自清凉。

东林结社流芳处,还有池亭傍上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4:34

原文展示:

白莲花
作者:董嗣杲 〔宋代〕

素质盈盈绿盖张,
肯同媚眼醉斜阳。
俨然玉井风姿异,
无此冰壶月色香。
天地一空谁染着,
水云十里自清凉。
东林结社流芳处,
还有池亭傍上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莲花的美丽和清雅。绿叶如盖,花瓣娇嫩,仿佛在醉意朦胧的斜阳下微微摇曳。它的风姿端庄独特,犹如玉井中映出的清丽景象,散发着冰壶般的月光和香气。天地之间,谁又能染上如此的清澈呢?水波和云影在十里之外显得格外清凉。在东林结社的地方,依然有亭子傍水而立,流连忘返。

注释:

  • 素质:本指莲花的洁白和优雅。
  • 盈盈:形容花姿轻盈、动人。
  • 绿盖:指莲叶,形如绿伞。
  • 媚眼:形容花的姿态如同妩媚的眼神。
  • 俨然:形容态度端庄、稳重。
  • 玉井:比喻清澈的水,象征洁白。
  • 冰壶:借喻月光的清冷与洁净。
  • 清凉:指环境的清新、舒适。
  • 东林结社: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东林是个著名的诗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多以清雅、细腻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花卉的美丽。

创作背景: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聚会于山水之间,吟诗作对,这首《白莲花》正是作者在优雅的环境中,观察到莲花的美丽而作。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纯粹,诗歌通过描绘莲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白莲花》是一首描绘白莲花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清雅。首句“素质盈盈绿盖张”便直接指向了莲花那洁白的花瓣与绿叶,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肯同媚眼醉斜阳”则将这一美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在一起,斜阳的光线仿佛为莲花披上了一层温柔的金纱,使其更显娇媚。

诗的中间部分“俨然玉井风姿异,无此冰壶月色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莲花与玉井、冰壶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莲花的清冷和高贵。这里的“玉井”与“冰壶”不仅是对美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纯洁、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天地一空谁染着,水云十里自清凉”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赞美,似乎在探讨自然的本质和人心的清澈。结尾“东林结社流芳处,还有池亭傍上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社交生活,也将莲花的美丽与人文景观相联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质盈盈绿盖张:描绘了白莲花的洁白和绿叶的轻盈。
  2. 肯同媚眼醉斜阳:花的姿态如同妩媚的眼神,映衬着斜阳的柔光。
  3. 俨然玉井风姿异:莲花的风姿如同清澈的玉井,格外引人注目。
  4. 无此冰壶月色香:莲花的香气和月光的清冷无与伦比。
  5. 天地一空谁染着:表达对自然纯净的感慨,谁能将这份清澈染上色彩。
  6. 水云十里自清凉:水波与云影在远处显得格外清新。
  7. 东林结社流芳处:提到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流连于莲花之美。
  8. 还有池亭傍上方:描绘了池塘旁的亭子,增添了诗意的生活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玉井和冰壶,增强了其高洁形象。
  • 拟人:莲花的姿态如同媚眼,使其更具生动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对称,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白莲花的纯洁、高雅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纯洁与高尚。
  • 绿叶: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的美。
  • 斜阳:象征温暖与柔情。
  • 水云: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池亭:表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人文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莲花的“绿盖”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莲叶
    C. 亭子

  2. 诗中“天地一空谁染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人生的迷惑
    C. 对社会的批判

  3. 诗的最后提到的“东林结社”是指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生活方式
    C. 文人聚会的社团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诗作。
  •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月光下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董嗣杲的《白莲花》更注重对单一意象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感伤。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3. 《诗词与人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感四首 其二 杂感四首 其一 上九独坐二首 其二 上九独坐二首 其一 立秋 题谢先生白云庵 薛城 登高丘而望远海 送纪伯紫入闽 其二 送纪伯紫入闽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多文为富 远操 鬯字旁的字 目下十行 扮靓 包含沥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归真反璞 倾心露胆 恨开头的成语 恭敬 阻御 超世之才 包含弦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