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10
送张山人归嵩阳
白居易 〔唐代〕
黄昏惨惨天微雪,
修行坊西鼓声绝。
张生马瘦衣且单,
夜扣柴门与我别。
愧君冒寒来别我,
为君酤酒张灯火。
酒酣火暖与君言,
何事入关又出关。
答云前年偶下山,
四十馀月客长安。
长安古来名利地,
空手无金行路难。
朝游九城陌,
肥马轻车欺杀客。
暮宿五侯门,
残茶冷酒愁杀人。
春明门,门前便是嵩山路。
幸有云泉容此身,
明日辞君且归去。
在黄昏时分,天空微雪纷飞,
修行坊西边的鼓声已经停止。
张生的马瘦,衣衫单薄,
夜晚敲打柴门,向我告别。
为朋友在寒冷中来告别而感到愧疚,
特意为你准备酒和灯火。
酒酣耳热,温暖的火光下与君畅谈,
却不知为何要频繁进出关口。
他答道:前年我偶然下山,
已经在长安漂泊了四十多个月。
长安自古以来是名利之地,
空手无金在路上行走实属艰难。
早晨游走在九城的街陌,
肥马轻车欺压过路的行人。
傍晚宿于五侯的大门,
残茶冷酒令人愁苦。
春明门前,正是通往嵩山的路。
幸好有云泉能容纳我的身躯,
明日我就要告别你,回归故里。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通俗易懂和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民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写作此诗时,白居易与张山人有深厚的友谊。诗中描绘了张生即将离去的情景,表达了白居易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长安生活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名利的追逐及其所带来的困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黄昏的离别场景,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张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描绘了冬日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沉重。接着,诗人愧疚于张生在寒冷中来与自己告别,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深情。在酒酣火暖的场景中,诗人希望能与张生畅谈,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束缚,频繁进出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波折。最后,张生的旅程与长安的繁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既有对友谊的珍惜,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名利世界的无奈和失落,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黄昏惨惨天微雪”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温暖的情感
b) 离别的沉重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b
张生的哪种状态反映了他旅途的艰辛?
a) 马瘦衣单
b) 酒酣火暖
c) 夜扣柴门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美景
b) 名利与困扰
c) 友谊的深厚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