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45:47
和望晓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休吟稽山晚,听咏秦城旦。
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
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
南山青沉沉,东方白漫漫。
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
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朝车雷四合,骑火星一贯。
赫奕冠盖盛,荧煌朱紫烂。
沙堤亘蟆池,市路绕龙断。
子城东北低下处,旧号虾蟆池。
白日忽照耀,红尘纷散乱。
贵教过客避,荣任行人看。
祥烟满虚空,春色无边畔。
鹓行候晷刻,龙尾登霄汉。
台殿暖宜攀,风光晴可玩。
草铺地茵褥,云卷天帏幔。
莺杂佩锵锵,涨饶衣粲粲。
何言终日乐,独起临风叹。
叹我同心人,一别春七换。
相望山隔碍,欲去官羁绊。
何日到江东,超然似张翰。
不再吟咏稽山的傍晚,而是听到秦城清晨的歌声。
鸡鸣声初起,栖息的鸟儿还未散去。
时钟的滴答声已接近尾声,鼓声也已过半。
南山显得青翠沉静,东方的白光渐渐明亮。
街道如同流水,城角像是断崖。
星河在空中微微倾斜,宫殿的轮廓闪耀着光辉。
晨车如雷声四起,骑马如流星贯穿。
华丽的冠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朱紫色的光芒四散闪烁。
沙滩延绵至蛤蟆池,市道绕着龙断。
子城东北的低洼处,曾被称为虾蟆池。
阳光突然洒下,红尘纷扰散落一地。
希望过路的行人能避开,荣华的身影留给路人。
祥和的烟雾弥漫虚空,春色在四周无边无际。
鹓鸟在空中飞行,龙尾向天而去。
台殿的温暖适合攀登,晴朗的风光令人陶醉。
草地如铺绵被,云彩卷起天帷。
莺鸟鸣叫,佩饰声铿锵,衣衫绚丽多彩。
何必言说终日的快乐,我独自一人临风叹息。
叹息我同心的友人,自春天分离已七个轮回。
山隔着彼此的视线,想去却被官职束缚。
何时能抵达江东,超然若张翰那样自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通俗易懂,擅长描写民生疾苦与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均为脍炙人口之作。
《和望晓》是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清晨景象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此时正值春季,诗人借助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和望晓》是一首清晨题材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晨曦初露时的自然美和生活气息。诗中以“鸣鸡初有声”开始,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接着通过“宿鸟犹未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则进一步渲染了时光流逝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日子已经开始。
白居易在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南山和东方的色彩变化,南山的“青沉沉”与东方的“白漫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清晨的渐变之美。此外,街心似流水、城角如断岸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空间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叹我同心人,一别春七换”,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未来相聚的渴望。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融合了人文情感,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深厚的情感。
全诗通过描绘清晨的美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期待。
《和望晓》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鸣鸡”代表什么时间的开始?
诗中“叹我同心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白居易的《和望晓》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描绘了清晨的美景,但白居易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两种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