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

时间: 2025-07-28 10:05:53

诗句

谒祠江上且归休,有命何须企碧流。

好把一言寤明主,声名当不减千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05:53

原文展示

谒祠江上且归休,有命何须企碧流。
好把一言寤明主,声名当不减千秋。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祠堂前拜访,暂且回家休息。
既然有命,何必去渴望那碧绿的江流?
不如把一番话说给明主,
这样声名就不会减损,足以传世千秋。

注释

  • 谒祠:拜访祠堂,表示对先人的敬仰。
  • 江上:指在江边,环境描写。
  • 且归休:暂且回去休息,表达了一种放松的态度。
  • 有命:意指既然有天意或命运的安排。
  • :渴望、企求。
  • 碧流:形容江水清澈如碧。
  • 一言寤明主:用一句话唤醒明主,表达对政治的期望。
  • 声名当不减千秋:声望将不会减弱,能够流传千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主”可以理解为对理想君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兴盛的向往。提到的“千秋”常用于形容伟大的声名或成就,强调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名声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怀,兼具哲理性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江边的一个宁静时刻,诗人在拜访祠堂后感悟到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个人声名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陈著的《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的开头,诗人选择在江边的祠堂拜访,象征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的追随。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看法,认为既然命中注定,就不必去过分渴望那些难以企及的东西,这是一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中提到“好把一言寤明主”,这句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期望,渴望通过自己的言语能够影响国家的明主,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声名当不减千秋”更是强调了个人声望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流传后世的愿望。

整首诗节奏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谒祠江上且归休:在江边的祠堂前拜访,表达对先贤的敬意,暗示诗人心情放松。
  2. 有命何须企碧流:既然命运如此,何必去渴求那些无法到达的理想。
  3. 好把一言寤明主:希望用一句话能唤醒理想中的明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
  4. 声名当不减千秋:相信自己的名声将会流传千古,强调个人成就与历史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碧流”比喻理想中的美好,暗含对现实的叹息。
  • 拟人:将“明主”拟人化,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期待。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个人声名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历史,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 :象征着对先贤的敬仰与学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明主:代表理想的统治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渴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理想的统治者
    C. 历史人物

  2. “声名当不减千秋”是什么意思? A. 声名会随着时间消失
    B. 声名将会流传千古
    C. 声名不重要

  3. “谒祠江上且归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伤感
    B. 放松
    C. 紧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著的《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期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的乐趣,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诉衷情二首 其一 诉衷情 诉衷情 次温飞卿韵 诉衷情 和梦窗 诉衷情近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 枯荷 诉衷情 诉衷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拔旗易帜 游目 包含闪的词语有哪些 折皱 毋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长绳系景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包含兔的成语 方方正正 禄算 绞丝旁的字 蜋蜩 造微入妙 癶字旁的字 好施小惠 包含葆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