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早秋山中作》

时间: 2025-08-03 08:26:20

诗句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8:26:20

原文展示: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白话文翻译:

没有才华的人不敢在明朝的时代里招惹麻烦,想要回到东溪守着老旧的篱笆。
难道厌倦了早婚的平凡生活,却又觉得陶渊明辞官的时间太晚了。
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在秋天急促响起,山里蝉声在黄昏显得悲凉。
寂寞的柴门再也没有人来访,空旷的山林中只有我与白云相约。

注释:

  • 无才:没有才华。
  • 明时:指明君明德的时代。
  • 东溪:东溪是指诗人向往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陶令: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辞官归隐著称。
  • 蛩响:蛩是蟋蟀,响是叫声。
  • 薄暮:黄昏时分。
  • 柴门:柴门是指用柴草做的门,象征隐居的生活。
  • 白云:象征自由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早秋山中作》写于王维隐居的晚年,正是他向往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体现。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使得王维更加渴望逃离世俗,回归自然。

诗歌鉴赏:

《早秋山中作》是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不满。诗中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才的自知之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东溪的故篱不仅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更是他理想中的归宿。后两句则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反复出现的“寂寞”、“空林”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才不敢累明时:自谦无才,不敢妨碍清明的时代,流露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2. 思向东溪守故篱:诗人怀念东溪的生活,渴望守护那份宁静与简单。
  3. 岂厌尚平婚嫁早:对婚嫁的平凡生活并不厌倦,暗示对世俗生活的接受。
  4. 却嫌陶令去官迟:却又觉得陶渊明辞官的时机太晚,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不满。
  5. 草间蛩响临秋急:草丛中蟋蟀的声音在秋天显得急促,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6. 山里蝉声薄暮悲:黄昏时分蝉声显得悲凉,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7. 寂寞柴门人不到:柴门寂静无人来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8. 空林独与白云期:空旷的森林中,诗人只有与白云相会,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空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草间蛩响临秋急”,将蟋蟀的叫声赋予生命,突出秋天的急迫感。
  • 意象:使用“白云”、“柴门”等意象,传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展示了自己对清新自然的热爱,并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溪: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 蛩声:代表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传达一种紧迫感。
  • 蝉声:象征孤独和悲凉,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柴门:隐居生活的象征,传达出孤独与宁静。
  • 白云:象征自由、自然和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维在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2. 诗中“草间蛩响临秋急”中“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青蛙
    • B. 蟋蟀
    • C. 蝉
    • D. 鸟
  3. 诗人对何种生活表现出向往?

    • A. 仕途生活
    • B. 隐逸生活
    • C. 商业生活
    • D. 农田生活

答案:

  1. C. 陶渊明
  2. B. 蟋蟀
  3. B. 隐逸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 《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早秋山中作》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多地表现隐逸与孤独,后者则体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各自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景龙观送裴士曹 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兴庆池侍宴应制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闲园即事寄韦侍郎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兴工动众 敌变我变 时务 言字旁的字 日省月课 仁者必寿 翁翁 长字旁的字 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海水不可斗量 厄字旁的字 心字香 韭字旁的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诘的词语有哪些 定风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