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02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苏颋 〔唐代〕
炎历事边陲,昆明始凿池。
豫游光后圣,征战罢前规。
霁色清珍宇,年芳入锦陂。
御杯兰荐叶,仙仗柳交枝。
二石分河泻,双珠代月移。
微臣比翔泳,恩广自无涯。
在炎热的夏历时节,边疆事务繁忙,昆明池刚刚开始开凿。
我在这里游玩,仿佛是在光辉照耀的圣明时代,征战结束后,前朝的规制也随之结束。
雨后的天空清澈,显得格外珍贵,花年的芳香飘散在美丽的山坡上。
皇帝的酒杯中放着兰花和荐叶,仙人的仪仗在柳树间交错。
两块石头分开河水奔流,双珠般的月亮在天际移动。
我像是比翼双飞的鸟儿,感恩的心情无尽无涯。
昆明池的传说与古代的王朝密切相关,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诗中提到的“御杯”、“仙仗”等则体现了对皇权和天子的尊重与赞美。
苏颋,字子文,以诗名世,生活在唐代,曾任官职,诗风多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此诗是应制之作,创作于唐代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皇帝的感恩之情。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诗作,诗人在昆明池的游玩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国家的繁荣。诗的开头“炎历事边陲”,直接引入了时代背景,表达了对边疆事务的关心。接着通过“豫游光后圣”的笔触,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唐代盛世的景象。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雨后清明的天空与花草树木的生机,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御杯兰荐叶”更是用细腻的意象表现出皇权的高贵与优雅,表达了对国君的敬仰与感恩。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相当考究,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最后一句“恩广自无涯”则点明了诗的主旨,表达了对国家与皇帝厚恩的感激之情,情感真挚而深厚。
整首诗以昆明池的游玩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安定生活的向往及对皇帝的感恩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和谐。
诗中提到的“昆明池”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国家繁荣
c. 战争
“霁色清珍宇”中的“霁色”指什么?
a. 雨后的天空
b. 晴朗的天气
c. 日落的景象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激?
a. 自然的美好
b. 皇恩的厚重
c. 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