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4
肃肃金殿里,
招贤固在兹。
锵锵石渠内,
序拜亦同时。
宴锡欢谈道,
文成贵说诗。
用儒今作相,
敦学旧为师。
下际天光近,
中来帝渥滋。
国朝良史载,
能事日论思。
在庄严的金殿里,
招贤的活动就在这里。
在响亮的石渠边,
拜见的仪式也同时进行。
宴会上欢声笑语,
文采斐然的人谈论诗歌。
如今以儒生做宰相,
而古人则以学问为师。
天边的光线渐近,
皇帝的恩泽也逐渐加深。
国朝的良史记载着,
那些能干的事迹日日被讨论。
苏颋,字子美,号白云,唐代诗人,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翰林学士,作品多以咏物、抒怀见长,风格典雅,富有文人气息。
本诗写于张说担任集贤学士期间,反映了当时文人聚会、诗歌交流的盛况,以及对张说的欣赏与祝贺。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繁荣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聚集、交流的盛况。开头以“肃肃金殿里”引入,突出了场景的庄重与威严,暗示皇权的神圣。在“招贤固在兹”一句中,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反映了唐代重视人才的政策。接着,“锵锵石渠内”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声响与仪式交织,显示出文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诗中“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展示了文人们在宴会上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对文化的追求。通过“用儒今作相,敦学旧为师”,诗人强调了儒生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的几句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下际天光近,中来帝渥滋”,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的前景,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责任感。
本诗通过描绘文人聚会的盛况,表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文化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金殿”象征什么?
“宴锡欢谈道”中的“宴”指的是什么?
诗中强调“用儒今作相”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