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3: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04:16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作者: 苏颋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
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北山的水流入海,宽阔的道路延展至天边。
顺着阳光的照射,登高望远,万物尽在眼前。
俯瞰河内的城邑,轻松指向洛阳的河川。
巡视夷关的险要,旗帜在井泉旁飘扬。
晨曦中警钟响起,春天的气息在田野间徘徊。
德才兼备的周王曾问政,轻歌曼舞的汉代后宫流传着佳音。
皇上的游历铺陈了治国典章,深邃的思想孕育着美好的年华。
我希望通过奏章向朝廷进言,回归故土以表达我的虔诚。
苏颋,字子美,唐代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抒情题材。他的诗风格清新隽永,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时期,作者登临太行山,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借此表达个人的志向与对国家的关心,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抱负与理想。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是一首雄浑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篇便以“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图景,展现了太行山的雄伟气势。接着,通过“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表现了诗人在高处俯瞰大地的豪情,仿佛在与天地对话。
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如周王与汉后,既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体现了其对德才兼备的理想追求。诗的后半部分以“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结束,表达了诗人希望奏章上达朝廷、为国尽责的愿望,饱含着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历史的厚重,既表现了个人的抱负,也反映了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意蕴,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整首诗围绕登高望远的主题,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诗中的“三光”指的是哪三种光?
“北山东入海”这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夷关”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