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3:15
兴庆池侍宴应制
作者:苏颋 〔唐代〕
降鹤池前回步辇,
栖鸾树杪出行宫。
山光积翠遥疑逼,
水态含青近若空。
直视天河垂象外,
俯窥京室画图中。
皇欢未使恩波极,
日暮楼船更起风。
在降鹤池前,驾着轿子缓缓而行,
栖息的鸾鸟在高树上出现在行宫之中。
山光辉映,翠色浓郁,远望似乎逼近,
水面波光粼粼,近看仿佛是空灵的蓝。
向上仰望天河,星象在河流之外,
低头俯瞧京城,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皇上的欢心并未使恩宠达到极致,
日暮时分,楼船又迎来了新的风。
苏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山,生于公元758年,卒年不详。他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作品多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这首诗写于兴庆池的宴会上,表现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皇恩和宴会的愉悦。兴庆池是唐代长安的重要景点,诗人借助宴会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皇权的思考。
《兴庆池侍宴应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宴会情景的诗作,通篇洋溢着浓厚的自然美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以“降鹤池前回步辇”引入,画面清晰,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接着通过“栖鸾树杪出行宫”,将环境与皇权结合在一起,突出了盛大宴会的氛围。
诗中“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两句,运用了对比与象征手法,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山的光彩和水的清澈形成鲜明的对照,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
“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则将目光从自然转向人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最后两句“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留有余韵,暗示着尽管此时欢乐无比,然而皇恩的深厚与宴会的结束,仍使得诗人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围绕宴会的欢愉与自然的美丽展开,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深思。
选择题:诗中“直视天河”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A. 江河
B. 银河
C. 湖泊
D. 山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栖鸾树杪”中的“鸾”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皇权的完全赞美。
A. 正确
B. 错误
通过对比,二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但风格和表现方式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