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11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
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
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
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
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
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
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
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
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
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
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炎热夏季的怨恨,时光流逝,阳光却依然炽烈。祭祀的日子到来,祭鼎摆在神坛上,监狱的钥匙也在询问刑期。身着绛色礼服的祭官在龙亭入睡,玄冠的马使则在周围旋转。希望能在这个时节下雨,听取周朝的宣告。河岳的阴符象征着降雨,星辰的暗号传递着消息。凉风吹动着天地之间的气息,烟雾在空中飞扬。秋天已经临近,天色渐沉,夜与昼交融。分流的湍急水流与水边的石头相互映衬,丰饶的田地合在一起。德行的施展超越了三五年,文才的雄伟赋予了万千诗篇。此时此刻,如何能够快乐呢?唯有明主敬重人和天。
苏颋(约759年-约812年),字子容,号白石,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务。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及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气候异常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祭祀活动,表达了对时令变化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是一首描绘时节变化与人间忧虑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怨暑时云谢”道出了作者对盛夏酷暑的无奈与怨恨,紧接着“鼎陈从祀日”展现了祭祀的氛围,表现出对国家和百姓安宁的关切。诗中反复提到的“降雨”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渴望,更寄托了对社会安定的期望。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河岳、星辰、秋风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凉意与沉思,展现出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时代特征。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节变迁的感慨、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反映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绛服”指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
“怨暑时云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德施超三五”主要是指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