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悲陈陶》

时间: 2025-04-26 00:28:55

诗句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55

原文展示:

悲陈陶
杜甫 〔唐代〕

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
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白话文翻译:

在孟冬时节,十个郡的良家子弟,
他们的鲜血化作了陈陶泽中的水。
原野辽阔,天空晴朗,没有战争的声音,
四万义军在同一天里死去。
敌人归来,箭上沾满了鲜血,
他们仍然在城市里唱着胡歌,喝着酒。
城里的人们回过头去向北哭泣,
日夜盼望着官军能够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孟冬:农历十月,冬季的开始。
  • 良家子:指出身于良好家庭的子弟。
  • 陈陶:指陶渊明,寓意沉郁的情感,或指陶土,象征哀伤。
  • 义军:指为了义举而起义的军队。
  • 群胡:指外族,尤其是指北方的胡人。
  • 胡歌:即胡人所唱的歌,带有异域风情。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义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历史上多次出现农民起义和义军抗争的场景。
  • “都人回面向北啼”则暗示了对北方战事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常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亡,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深刻的历史反思。

创作背景: 《悲陈陶》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苦难深重。诗中描绘了战乱对家庭的摧毁和对社会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痛心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诗歌鉴赏:

《悲陈陶》是一首反映战乱苦难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孟冬时节的描述,展现了战后的惨状和人民的痛苦。开头的“孟冬十郡良家子”不仅指向了十个郡的良家子弟的牺牲,更是象征着无数家庭的破碎与悲痛。接下来的“血作陈陶泽中水”,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令人心痛。

“野旷天清无战声”则突出了战后的宁静与之前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带来一种深深的悲凉感。四万义军同日死,显示了战争的惨烈和牺牲的庞大,直接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接着,敌人归来,唱歌饮酒,这一幕的对比更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无奈与绝望。

最后两句,转向了都人对未来的惆怅与期盼,表现了对官军到来的渴望,反映了民众对和平的期待和对战乱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孟冬十郡良家子:描绘战乱中牺牲的年轻人,强调他们的身份与地位。
  • 血作陈陶泽中水:用“血”与“水”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惨烈。
  • 野旷天清无战声:展现战后的寂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战火的怀念与对现在宁静的唏嘘。
  • 四万义军同日死:数字的使用增强了悲剧的震撼力,展现了战斗的惨烈。
  • 群胡归来血洗箭:敌人回归,带着鲜血,象征着战争的延续与未结束的痛苦。
  • 仍唱胡歌饮都市:表现敌人对胜利的欢庆,与一方的惨烈形成鲜明对比。
  • 都人回面向北啼:都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悲伤,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日夜更望官军至:表现了人们对希望的渴望,寄托了对和平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鲜血比作水,增强了悲剧感。
  • 对比:战前的喧闹与战后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人们的悲伤,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切反思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孟冬:象征着寒冷与凋零,暗示着战争带来的毁灭。
  • 鲜血:血液是生命的象征,流淌的鲜血代表了生命的消逝。
  • :象征着战争与冲突,箭上的血象征着争斗的残酷。
  • 胡歌:代表着异族文化,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文化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悲陈陶》是哪位诗人所作?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四万义军同日死”,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人民的欢乐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都人回面向北啼”指的是什么?
    A) 对北方的思念
    B) 对未来的渴望
    C) 对战乱的哀痛

答案:

  1. B) 杜甫
  2. A) 战争的残酷
  3. C) 对战乱的哀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寺》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创伤,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了对生活的豪放与对酒的热爱,虽然同为唐代诗人,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念奴娇 自题所译成吉思汗墓记 念奴娇 其六 飞涛其年云客既庭御之枉叙草堂和飞涛韵 念奴娇 喜姚镜涵司令过我,不相见已二十有三年,京畿游击屡建战功,索词赠别 念奴娇 十四夜对月同王阮亭员外八叠前韵 念奴娇 寄董玉虬侍御秦中 念奴娇 念奴娇 黄河颂,作于黄河题咏会上 念奴娇 次和丽子为誊抄先君竹居诗剩既竣,用白野抄江上诗存题尾云题后原韵赋谢 念奴娇四首 其二 念奴娇 燕都平原吊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团团 同开头的成语 全量 包含茱的词语有哪些 堂皇正大 幺字旁的字 珠璧联辉 耳字旁的字 桃花脸 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强扭的瓜不甜 赫连 乌舅金奴 谷字旁的字 轻薄无行 曰字旁的字 十样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