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12
宿府
作者: 杜甫 〔唐代〕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在清冷的秋天,幕府的井边梧桐树显得凄凉,我独自在江城里过夜,蜡烛的光辉已经微弱。漫长的夜里,角声悲伤地自言自语,明亮的月色又有谁来欣赏呢?风尘岁月流逝,音信全无,边关的萧条使得行路困难重重。忍受了十年的孤独与失落,我勉强在这一棵枝头栖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以沉郁悲壮著称,关心民生疾苦,作品中蕴含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宿府》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宿府》是一首充满孤寂与思考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动荡年代的心境。诗中,清秋的氛围渗透着凄凉,幕府的井与梧桐树,象征着诗人所处环境的冷清与孤独。他在蜡烛微弱的光辉下独自入眠,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无望。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角声自语,月色明亮,却无人欣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苦闷与思索。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音信全无,行路艰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动乱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最后一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透露出诗人虽已忍受了长时间的孤独,但仍然努力寻求一丝安慰。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反映出杜甫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动乱时代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孤独与无奈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蜡炬残”意指什么?
A. 蜡烛的光亮
B. 诗人的孤独
C. 夜晚的寒冷
D. 生活的希望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忧伤
C. 愤怒
D. 无所谓
“风尘荏苒”形容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旅途的疲惫
C. 美好的回忆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宿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出夜晚的孤独感,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