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0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03:57
赠李白
杜甫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
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我在东都漂泊已经两年,
所经历的事情让我厌倦了世俗的机巧。
我与乡野之人交往,
常常吃到腥膻的食物,蔬菜也总是不够。
难道没有青精饭吗?
这让我面色不佳。
我缺乏良药良方,
山林间的痕迹似乎被扫荡一空。
李白啊,金闺之中的才子,
你也想脱身隐居,探讨幽深之事。
我亦有梁、宋之游,
希望能去寻觅那瑶草。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作品风格沉稳、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在东都洛阳的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李白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赠李白》是杜甫在东都生活时写给李白的诗,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全诗开头以“二年客东都”自述身世,展示了杜甫在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中的漂泊感。接着,杜甫用“所历厌机巧”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暗含对当时繁华却虚假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随后,杜甫描绘了自己与野人相处的艰苦生活,生动地表现出他在物质匮乏中的苦闷与无奈。而“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一语,既流露出对清淡饮食的向往,也暗示了他渴望健康与美好的心情。接下来的“苦乏大药资”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痛苦感,显示了他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缺乏。
最后,诗中提到李白“金闺彦”,暗示李白的高贵与才华,杜甫则希望两人能共同追求理想,寻找那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瑶草”。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成为了唐诗中描写友情与人生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苦闷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诗词测试:
杜甫在《赠李白》中提到的“青精饭”指的是?
A. 一种清淡的食物
B. 一种肉食
C. 一种药物
D. 一种酒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财富
C. 理想与美好
D. 自然风光
“二年客东都”的“东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南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