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2:02
古柏行
作者:杜甫 〔唐代〕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
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
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
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
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
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在孔明庙前有一棵古老的柏树,
它的枝叶像青铜一样,根部坚如石。
树皮在霜雪和雨水中盘绕,
其黛色直插云霄,足有二千尺。
君臣之间的约会已经与时俱进,
而树木仍然受到人们的珍惜。
云来时气息连通巫峡,
月出时光辉洒落雪山之上。
我记得在锦亭东面的小路上,
先主和武侯曾在此共同隐居。
那枝干高耸入云,古老而苍翠,
窗户内外透出雅致的丹青。
这棵树虽然根深叶茂,却孤独地屹立,
在冥冥之中经受着猛烈的风。
它的生长显然是神明的力量,
正是自然的造化所成。
大厦如若倾斜需靠梁栋,
万牛回首时显得丘山沉重。
即使不显露才华,世间也已震惊,
若不言辞砍伐,谁能相送?
苦心不免遭遇蝼蚁之害,
香叶终究会吸引宿鸾凤。
志士和隐士不必怨叹,古代的人才难以为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性的深刻,常以忧国忧民为主题。
创作背景: 《古柏行》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杜甫通过描写古柏,寄托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古柏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杜甫借古柏之姿,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理想的追忆与思考。诗中对古柏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忠贞、坚韧的品质。诗的开头便以“孔明庙前有老柏”引入,立刻勾起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柏的雄伟气势、深厚历史和人们对它的珍视。尤其是“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与古柏的和谐共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在情感层面,杜甫通过对古柏的赞美,反映了对古代忠臣的追忆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他感叹“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
整首诗以古柏为象征,揭示了时代的变迁与人心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是杜甫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柏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当今社会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古柏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孔明庙”是为了表现什么?
诗中“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柏行》这首诗!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