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时间: 2025-04-26 03:14:36

诗句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6

原文展示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白话文翻译

听说在巴山之中,春天的船正好可以航行。
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将过去,远远望去就是九江城。
水边的栏杆在温江口,茅草屋在石笋西边。
我将船移向先主庙,洗药的时候浣洗沙溪。
春天来临的时候,设立道路是多么美好,狂风大作令人不安。
花儿随水而去,翻转着钓鱼的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听说、得知。
  • 春船:春天的船,指适合春季航行的小船。
  • 百年兴:指过去的繁荣与兴盛。
  • 九江城:指长江流域的九江,历史悠久的城市。
  • 水槛:水边的栏杆、平台。
  • 茅堂:茅草屋,简陋的居所。
  • 石笋:石头形成的笋状物,常见于山水之间。
  • 先主庙:指刘备的庙宇,反映历史人物的崇拜。
  • 狂风大放颠:狂风四起,让人感到不安。
  • 钓鱼船:用来钓鱼的小船。

典故解析:

  • “先主庙”提及刘备,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巴山:地处四川,著名的山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被誉为“诗圣”。他生于乱世,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受战乱之苦,诗风深沉,情感真挚,作品题材广泛,常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在四川流亡时期,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及对家国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船为引子,描绘了巴山春天的美景,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一句“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引人入胜,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航行的畅快。接着,杜甫用“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表达对过往繁荣的追忆,时间的推移使得兴盛变得渺小,无不令人感伤。

在第二联中,水槛和茅堂的意象交织,展现出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移船至先主庙,洗药浣沙溪,暗含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令人思索人事沧桑。最后两句则转向现实,狂风的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气氛,随水而去的花儿恰如逝去的岁月,钓鱼船的翻转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有对历史的思索,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巴山里:表明诗人有所闻,设置了诗的背景。
  • 春船正好行:春天的船正适合航行,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都将百年兴:时光流逝,往日的繁华已成过去。
  • 一望九江城:遥望九江,富有历史感。
  • 水槛温江口:描绘水边的美丽景致。
  • 茅堂石笋西:展现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 移船先主庙:象征着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 洗药浣沙溪:表现生活的琐碎与寻常。
  • 设道春来好:春天的来临是美好的。
  • 狂风大放颠:展现不安的自然气候。
  • 吹花随水去:花儿随水而去,寓意流逝的时间。
  • 翻却钓鱼船:船只翻转,象征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花随水而去比作时间的流逝,富有哲理。
  • 拟人:狂风被赋予了“放颠”的特性,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忧虑,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沉重。
  • 春船:代表着生机、希望与迁移。
  • 九江城: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人文情怀。
  • 水槛、茅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狂风: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动荡与不安。
  • 钓鱼船:代表生活的简单与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船”是指什么季节的船?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2. “移船先主庙”中的“先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3. 诗中“狂风大放颠”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不安
    d) 平静

答案:

  1. c) 春天
  2. b) 刘备
  3. c) 不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杜甫的这首诗更富有沉重的现实感和历史的思考。李白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杜甫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初献升降用《肃安》。 赵待制挽词 德州仓厅与陈深渊先生夜话 谢师恩 送提点少卿丈还鄱阳 对雪柬沈山人懋学三首 其三 举第三孙酬韩煦仲诗扇金麟步元韵 晓发北津将过庆宁会郑方斋通守 郴江百咏并序·露仙观 送邹尚宾作宰于饶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结尾的成语 谢仙 志冲斗牛 禽兽不如 齲字旁的字 唪经 齿字旁的字 聪俊 黄字旁的字 谈噱自若 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阿意顺旨 口字旁的字 鄙俭 兔头獐脑 剑及履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