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6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听说在巴山之中,春天的船正好可以航行。
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将过去,远远望去就是九江城。
水边的栏杆在温江口,茅草屋在石笋西边。
我将船移向先主庙,洗药的时候浣洗沙溪。
春天来临的时候,设立道路是多么美好,狂风大作令人不安。
花儿随水而去,翻转着钓鱼的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被誉为“诗圣”。他生于乱世,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受战乱之苦,诗风深沉,情感真挚,作品题材广泛,常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在四川流亡时期,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及对家国的怀念。
这首诗以春船为引子,描绘了巴山春天的美景,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一句“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引人入胜,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航行的畅快。接着,杜甫用“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表达对过往繁荣的追忆,时间的推移使得兴盛变得渺小,无不令人感伤。
在第二联中,水槛和茅堂的意象交织,展现出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移船至先主庙,洗药浣沙溪,暗含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令人思索人事沧桑。最后两句则转向现实,狂风的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气氛,随水而去的花儿恰如逝去的岁月,钓鱼船的翻转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有对历史的思索,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令人心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忧虑,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船”是指什么季节的船?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移船先主庙”中的“先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诗中“狂风大放颠”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不安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杜甫的这首诗更富有沉重的现实感和历史的思考。李白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时代背景。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