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34
原文展示:
熏风动嘉树,日夕成清阴。上有枝间鸟,知时为好音。阳春事已往,桃李不可寻。赖兹长养功,嘉实荐中林。庭虚纳凉吹,云表见遥岑。我歌虞氏诗,谐此风中琴。
白话文翻译: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美好的树木,傍晚时分形成了清凉的树荫。树上有鸟儿在枝头,它们知道时节,发出悦耳的鸣叫。美好的春日已经过去,桃花李花已无处寻觅。多亏了这长久的滋养,美好的果实献给了林中。庭院空旷,凉风习习,云端之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我吟唱着虞氏的诗篇,与这风中的琴声和谐相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熏风动嘉树”等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而“阳春事已往”等句,则流露出对逝去春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夏初的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熏风动嘉树,日夕成清阴”描绘了春风和煦、树木葱茏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上有枝间鸟,知时为好音”则通过鸟儿的鸣叫,传达了时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和谐。“阳春事已往,桃李不可寻”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怀念,而“赖兹长养功,嘉实荐中林”则赞美了自然的滋养和生命的延续。最后两句“我歌虞氏诗,谐此风中琴”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之声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机与和谐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春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熏风动嘉树”中的“熏风”指的是什么? A. 和煦的春风 B. 寒冷的北风 C. 炎热的夏风 D. 凉爽的秋风
诗中“阳春事已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满足 D. 对自然的恐惧
诗中“我歌虞氏诗,谐此风中琴”中的“谐此风中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