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3:14
原文展示:
送吕际秀才南归 张耒 〔宋代〕
咽咽幽谷泉,萧萧秋竹风。 岂不爱孤洁,但伤愁且穷。 吕子南国秀,沧溟贮其胸。 出试辄不偶,低头避儿童。 离家五千里,客饭苦不丰。 冷落卧寒斋,苦吟和秋虫。 昨者投我诗,九叹阅未终。 欲知作者心,但视读者容。 文章出贫贱,此事今古同。 但愿子富贵,不愿文日工。 今日告我别,出门若惊鸿。 各在天一方,何当复相逢。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山谷中,泉水潺潺作响,秋风吹过竹林,发出萧萧的声音。 我并非不爱这孤独而清高的生活,只是心中充满了忧愁和困苦。 吕际,你这位南国的才子,胸怀如同浩瀚的大海。 每次出仕总是不得志,只能低头避开那些不懂事的孩童。 你离开家乡已有五千里,客居他乡,饮食简陋,生活困苦。 孤独地躺在寒冷的书斋里,与秋虫一起苦吟。 昨天你寄给我的诗,我读了九遍还未读完。 想要了解你的心情,只需看看读者的表情。 文章往往出自贫贱之人,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 我只希望你能富贵,不希望你的文章日益精工。 今天你向我告别,出门时如同惊鸿一瞥。 我们各自在天的一方,何时才能再次相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细节表达情感。此诗是他在送别友人吕际南归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对再次相逢的期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不得志之感。张耒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吕际的同情和对再次相逢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境遇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谷泉声和秋竹风声,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高的氛围。诗中对吕际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不得志的境遇,以及他在异乡的困苦生活。张耒通过对友人境遇的同情,表达了对再次相逢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境遇和情感。诗中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都充满了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吕际的同情和对再次相逢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境遇和情感。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高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