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3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39:27
次韵张耒学士病中二首
——苏辙
一卧怜君三十朝,呼医仍苦禁城遥。
灵根自遂新阳发,病枿従经野火烧。
吻燥未须寻曲蘖,囊空谁与典絺蕉。
何时匹马随街鼓,睡起频惊髀肉消。
尘垢污人朝复朝,病中吟啸夜方遥。
长空雁过疑相答,虚幌萤飞坐恐烧。
稍觉新霜试松竹,未应寒雨败梧蕉。
従来百链身如剑,火灭重磨未遽销。
躺在床上怜惜你已经三十个早晨,呼喊医生却仍然苦于禁城遥远。
灵根本是自然生发的新阳,病枯的枝条却被野火烧过。
嘴唇干燥没必要去找那弯曲的嫩芽,口袋空空谁来借给我细绢和蕉叶?
何时能骑马伴着街头的鼓声,睡醒时频频惊觉自己肉体消瘦。
尘埃污浊的人在早晨与晚上交替,病中吟唱声响夜里格外遥远。
长空中大雁飞过让我疑似在回应,空荡荡的萤火虫飞舞让我坐着害怕燃烧。
稍微感受到新霜试探松竹,未必应对寒雨败坏梧桐蕉树。
从前百链锻炼的身如剑,火灭后重磨并未立刻销毁。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融情入景,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此诗作于苏辙生病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自身病痛的无奈。诗中多处提及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怜君”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身病痛的感叹。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而深刻,使用了大量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比如,诗中提到的“灵根自遂新阳发”,不仅表达了对生命更新的渴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期待。
此外,诗中对时间的流逝与身体的变化进行了反思。通过“病中吟啸夜方遥”,诗人不仅表露了对死亡的思考,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尘垢污人朝复朝”则引发了对社会环境的思考,暗示即使在病痛中,依然要面对生活的琐碎与人情的冷暖。
整首诗以清新而忧伤的口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友人的深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自身病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的豁达与深刻,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中提到“禁城”,它主要指什么?
A. 皇宫
B. 医院
C. 学校
D. 村庄
“吻燥未须寻曲蘖”中的“吻”指的是什么?
A. 嘴唇
B. 亲吻
C. 脸部
D. 头发
诗中提到的“长空雁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1. A 2. A 3. B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为沉重,李白的诗中则更多的是豪情与洒脱。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生命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