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10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清澈的潭水深不可测,想要渡过却无从下手。
习惯于在空中横渡的木头,轻易地生出此寺的僧人。
清晨的鱼儿在水面上轻轻叫唤,石塔在晨光中一层层显现。
若不去到这里,未必是坏事,唯有岁月流逝,才会在心中留存。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书、画闻名,尤其以诗词成就突出,风格清新、豪放,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仙游潭五首·南寺》创作于苏辙游览南寺时。诗作描绘了南寺的自然风光与僧人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开头以“澄潭下无底”,直接引入潭水的深邃,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感觉。作者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生活的感悟。接着,诗中提到“惯上横空木”,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自由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随后“晓鱼闻考考”,描绘了清晨的生机,生动形象,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由。最后一句“不到殊非恶”,则是对生活的一种释然,未必所有的经历都需要亲身经历,生活的美好在于心灵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理解。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深邃动人,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僧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淡泊的态度,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
诗中“澄潭下无底”形容的是?
A. 水的清澈
B. 水的深邃
C. 水的流动
D. 水的温暖
“晓鱼闻考考”中“考考”指的是什么?
A. 鱼的叫声
B. 风的声音
C. 水流的声音
D. 鸟的叫声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宗教的赞美
D. 对自我存在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