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31
高安老竹三尺围,
断为釜甑中可炊。
蕲州开笛不足数,
嶰谷截筒空自奇。
何如猫头未成竹,
化为霜根白如玉。
峥嵘劲节不得施,
历碌黑斑空满目。
白头老吏饱官仓,
云梦南州睡初足。
筠阳别乘一幅书,
寄我中刳两枵腹。
飘飘逸韵青衣郎,
梦中相见筠山阳。
一笑摩挲抚君背,
定教从此毋相忘。
我欲问舍无何乡,
为我往使华胥王。
人生草草两鬓霜,
要知日月壶中长。
这首诗描绘了老竹的三尺围绕,虽已断裂却能做为炊具。蕲州的笛声寥寥无几,嶰谷的竹子奇特而空灵。与其等待猫头鹰成长为竹子,不如将其霜根化为白玉。尽管峥嵘的节操无法施展,眼前却是满目黑斑。白发老吏已在官仓里饱食,云梦南州的梦乡刚刚苏醒。我寄去一幅书信,寄托我内心的空虚与思念。梦中我见到了飘逸的青衣郎,仿佛在筠山阳相聚。轻轻一笑,抚摸着你的背,从此愿意不再相忘。我想问你,故乡在哪里,能否让我去见华胥王。人生匆匆,两鬓已霜,要知道日月如壶中水般流长。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君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善于抒情,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竹、梅等自然物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周紫芝晚年,身处官场的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借竹的象征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竹为主线,既写景又抒情,融汇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高安的老竹,描绘出一种沧桑感和自然的魅力,竹子的形象在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诗人用蕲州开笛和嶰谷截筒的意象,反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而“何如猫头未成竹,化为霜根白如玉”一句更是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纯洁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想要重聚的愿望,最终升华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巧思,通过竹的形象引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文字清新自然,充满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诗人通过竹的意象反映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纯粹理想的向往,最终升华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安老竹是用来做什么的?
“何如猫头未成竹”中的“猫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梦南州”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