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41:13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作者: 郑絪 〔唐代〕
中年偶逐鸳鸾侣,
弱岁多从糜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
红楼禅客早 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
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
何人更咏惠休文。
在中年时偶尔追随鸳鸯的伴侣,
而在年轻时则常常与麋鹿的群体一起。
如今在紫阁上游玩的人已不再见,
而红楼中的禅客早已听闻。
松林凉亭下月光明亮,星星初散,
苔藓铺就的台阶上霜气浓厚,夜色渐分。
一看那彩色的纸笺上字句满溢,
还有谁能再吟咏惠休的诗文呢?
郑絪(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作品多涉及山水游览和友谊情谊。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的中秋佳节,诗人在东亭赏月时,受到月色的启发,回忆起曾经与友人游玩的时光,表现出对旧游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郑絪的《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中年偶逐鸳鸾侣”开篇,直接表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反思,隐含着对爱情和伴侣的渴望。接下来的“弱岁多从糜鹿群”,则将时间拉回到青春岁月,回忆起与朋友们的欢愉时光,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紫阁道流今不见”,流露出对游玩伙伴的怀念,表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感。而“红楼禅客早曾闻”则暗示了与宗教文化的交融,诗人不仅在怀念人,也在探寻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松斋月色与霜繁的夜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而“一览彩笺佳句满”则是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对惠休文的提及,更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整个诗作在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围绕着怀旧与对友谊的追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真挚。
郑絪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紫阁”象征什么?
“一览彩笺佳句满”中的“彩笺”指的是什么?
答案:1. A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