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51:06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朦胧,水流绵延,秋天已尽,江南的草还未凋谢。二十四座桥在明月下的夜晚,那个美丽的女子又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处著名景点,诗中提到的明月和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这个桥的名称来源于当地的历史和传说,反映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吾,晚唐诗人,以其诗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写江南的美景和人情风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杜牧任扬州判官期间,诗人在此期间对扬州的景色和人文情怀产生了深刻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的一首经典七言绝句,展现了他对江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描写,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离之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接着,通过“秋尽江南草未凋”,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最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引出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幻想,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明月之下,听到箫声轻轻飘来。整首诗体现了杜牧对江南风光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生活、对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青山隐隐水迢迢”中的“隐隐”意指:
A. 清晰可见
B. 朦胧不清
C. 高耸入云
D. 风景如画
“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玉人”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音乐家
D. 一位画家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tiáo)迢,秋尽江南草未凋(diāo)。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