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0:14
萧郎白马远从军,
落日樊川吊紫云。
客里莺花逢杜曲,
唐朝春恨属司勋。
高谈泽潞兵三万,
论定扬州月二分。
手折夫容来酹酒,
有人风骨类夫君。
一位英俊的年轻骑士骑着白马远赴战场,
落日映照着樊川,哀悼那紫色的云彩。
在外地,我听见黄莺鸣叫,花儿盛开,遇上了杜甫的诗曲,
唐朝的春天里,满怀的忧愁归属于司勋。
我们在一起高谈阔论,泽潞的军队有三万之众,
讨论着扬州的明月只值两分。
我手折一朵花来洒酒,
有人风骨却像那位君子。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云,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咏物抒怀,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袁枚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和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杜牧墓》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杜牧的怀念,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杜牧的追忆,更是对当时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杜牧墓》作为袁枚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全诗以杜牧的墓为切入点,借助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战争、权力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萧郎与白马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似乎在暗示那些为国征战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忧虑。接着,落日与紫云的意象交织,传达出一种忧伤与怀旧的情绪,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与不可回返的青春。
第三、四句则通过杜甫的诗曲引入,在春天的花鸟间,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这里不仅仅是对杜甫的赞美,更是对唐代文化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向往。接下来的高谈阔论则展示了诗人对军事与政治的思考,表现出对权力与人事的无奈与叹息。
最后两句以“酹酒”作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通过花与酒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袁枚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整首诗以怀念杜牧为主线,展现了对历史、青春、战争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萧郎白马远从军,指代的是什么样的人?
A. 年轻的士兵
B. 老年人
C. 小孩
D. 老虎
“落日樊川吊紫云”中,紫云的意象象征了什么?
A. 嫉妒
B. 伤感与怀旧
C. 欢乐
D. 智慧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高兴与快乐
B. 哀伤与怀念
C. 愤怒与不满
D. 平静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