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柳》

时间: 2025-04-26 04:21:17

诗句

欲诉衷肠万万条,满身香雪未全飘。

新丝买得刚三月,旧雨吹来似六朝。

绿影自遮南北渡,春痕分护短长桥。

五株一入先生传,不学柔枝乱折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17

原文展示

春柳
作者: 袁枚 〔清代〕

欲诉衷肠万万条,
满身香雪未全飘。
新丝买得刚三月,
旧雨吹来似六朝。
绿影自遮南北渡,
春痕分护短长桥。
五株一入先生传,
不学柔枝乱折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春天的气息。诗人想要诉说自己心中数不尽的情感,却因春天的气息而无法完全倾诉。春天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旧日的雨水却似乎带来了历史的回忆。柳影在水面上映出南北的景象,春天的痕迹在长桥两岸交错。最后,诗人提到五株柳树的传说,表达了不愿意随意折腰的坚持。

注释

  • 衷肠:指内心深处的情感。
  • 香雪:指春天柳树的花香。
  • 新丝:指春天新生的柳枝。
  • 旧雨:指春天的雨水,带有历史的回忆。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繁华,暗指古代的美好时光。
  • 绿影:指柳树的影子。
  • 春痕:春天的痕迹。
  • 短长桥:指桥的长度,可能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先生传:可能指传授柳树栽培知识的先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才,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后世推崇。袁枚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故,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春柳》是袁枚在春天时创作的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春天的柳树以及自然的变化引发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情感寄托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柳》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向往与感慨。开头两句“欲诉衷肠万万条,满身香雪未全飘”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他想要倾诉内心的情感,却因春天的美好而难以言表。接下来的“新丝买得刚三月,旧雨吹来似六朝”则通过对时节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历史的交织。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生命力与历史的沉重。

诗中的“绿影自遮南北渡,春痕分护短长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的影子在水面上晃动,仿佛在保护着桥上的人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最后两句“五株一入先生传,不学柔枝乱折腰”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坚韧与不屈的追求,强调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不随意屈服。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柳树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诉衷肠万万条:表达诗人想要倾诉心中无尽的情感。
  2. 满身香雪未全飘:春天的柳树散发着香气,但似乎难以完全表现出来。
  3. 新丝买得刚三月:春天的新柳刚刚从地里冒出。
  4. 旧雨吹来似六朝:春天的雨水似乎带来了昔日的繁华。
  5. 绿影自遮南北渡:柳树的影子在水面上,自然地遮挡了南北的渡口。
  6. 春痕分护短长桥:春天的痕迹在桥的两边交错,保护着行人。
  7. 五株一入先生传:提到五株柳树的传说,可能暗指某种文化或传统。
  8. 不学柔枝乱折腰: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不随意屈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比作难以言表的情感。
  • 拟人:柳树和春天的景象如同有生命一般,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绿影自遮南北渡,春痕分护短长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在生活中坚持自我,不被外界的风雨所动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柳: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香雪:代表春天的芬芳,寄托着美好的情感。
  • 绿影: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和谐。
  • 短长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袁枚属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新丝”指的是什么?

    • A. 新生的柳枝
    • B. 新的雨水
    • C. 新的情感
    • D. 新的生活
  3. “不学柔枝乱折腰”是什么意思?

    • A. 不随意屈服
    • B. 要向柔枝学习
    • C. 要折断柔枝
    • D. 不需要学习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袁枚的《春柳》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袁枚更加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离别的哀愁与生命的流逝。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很大的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袁枚诗文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萧斯易御史巡按苏常诸郡 送杨太史使淮便道省母 移家小虞浦上二首 其一 安澜龙王庙六韵 台城路 春日东园即事 燕语 酬朱直 其二 登郡楼望严陵钓台 自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彑字旁的字 栖冲业简 词不悉心 烟炀 磨折 珠联璧合 鳥字旁的字 包含绒的词语有哪些 生辰八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二字旁的字 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升拔 超重 球猎 辱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