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6:07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的阿母在绮丽的窗户旁开启了窗户,
黄竹的歌声传来,令人感到悲哀。
八匹骏马每日奔行三万里,
穆王为何不再重游此地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风被称为“诗中有画”,以写情、抒怀见长,常用比喻和象征,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瑶池》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他仕途失意之际。诗中通过想象西王母瑶池的美好,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瑶池》展现了李商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以瑶池的美丽景象为引子,勾勒出一个仙境般的意境。首句“瑶池阿母绮窗开”直接引入了瑶池的神话,营造出一种仙气飘飘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中。
接下来的“黄竹歌声动地哀”,则从美转入了哀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美的环境中,也难以掩盖内心的悲伤。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骏日行三万里”,诗人通过描绘骏马的迅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暗示着人事的变迁与不可逆转。而最后一句“穆王何事不重来”,则是对周穆王昔日辉煌的追忆,表达了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向往与遗憾,感慨岁月已逝,无法重现那种壮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商隐对古代神话的崇敬与对历史的思索,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悲哀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与悲哀、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李商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通过对瑶池的描绘,展示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瑶池阿母”中的“阿母”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八骏”象征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历史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瑶池》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