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4:44
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禅林的怀念和感慨。诗中提到,帝王的力量保护着这个禅林,沧洲的水边仿佛铺上了金色的光辉。楼阁依傍着水中的月影,门口与海潮的声音相连。开悟的士人只会轻声细语,而来游玩的人却多是苦苦吟唱。诗人曾与方丈共宿,夜晚的灯火在沉沉的夜色中闪烁。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政治改革著称,主张“新法”,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自然见长。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背景中蕴含着对修身养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这首《寄福公道人》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气息,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思考。开篇“帝力护禅林”表明了禅林的神圣与庄重,暗示着在权力的庇护下,世俗的干扰被隔绝。接下来的“沧洲侧布金”则通过对比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金色的光辉仿佛在水面上流淌,为场景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进一步将场景的静谧与音乐感结合,水中月影的倒映与海潮的声音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则体现了人们在这静谧环境中的不同心态,开悟的士人与游人之间的对比,暗示了对智慧与烦恼的思考。
最后“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则让人感受到诗人与高僧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夜色中共同体悟人生的寂静与深邃。这种对比与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维的深度,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禅宗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和禅宗的深刻理解。
“帝力护禅林”中“帝力”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皇帝的权威
C. 个人的力量
诗中提到“游人多苦吟”,意味着什么?
A. 游人都很快乐
B. 游人心中充满烦恼
C. 游人享受自然
“楼依水月观”的意境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
A. 寂静与和谐
B. 喧闹与纷争
C. 忧伤与失落
答案: 1-B, 2-B, 3-A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中都涉及到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哲理与宁静的表达,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语言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