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

时间: 2025-04-26 00:10:04

诗句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0:04

原文展示: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
作者: 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白话文翻译:

在树梢上,田里的农家走出来,
城里的阴影与乡间的小路交汇。
小溪像碧玉一样流淌,
田畦里的庄稼在黄云下静卧。
薄槿花的烟雾染上了脂粉的香气,
深色的荷花在水中散发着麝香的味道。
夕阳下人们都看不见了,
只有鸡和鸭在一起成群。

注释:

  • 木杪:树梢,指高处的树木。
  • 田家:指农家,居住在田野间的人。
  • 城阴:城墙的阴影,指城市的边缘。
  • 溜渠:小溪,流动的水渠。
  • 碧玉:形容水清澈如玉。
  • 畦稼:田畦里的庄稼。
  • 薄槿:一种植物,花朵颜色淡雅,常有香气。
  • 水麝:水中的麝香,指荷花的香气。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王安石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以振兴国家,晚年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地方官期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观察,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疲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生动的乡村画面。首联“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开篇即交代了地点,描绘了农家从树木掩映中走出,城镇的阴影与乡间小路的交汇,展现了一种人烟稀少的宁静感。接下来的“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将水的清澈与田野的宁静结合在一起,暗示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人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丰收的宁静与美好。

中间两句“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不仅描绘了植物的香气,更隐约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感叹人与自然的分离。最后一句“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则是对夕阳西下,乡村安静的写照,鸡鸭成群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与生活的恬淡。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和谐,令人如沐春风,充满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木杪田家出:树梢上,农家的人走出来,暗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2. 城阴野迳分:城镇的阴影与乡间小路交汇,描绘出宁静的乡村环境。
    3. 溜渠行碧玉:小溪的清澈如同碧玉,展现了水的纯净及自然的美丽。
    4. 畦稼卧黄云:田里的庄稼在黄云下静卧,象征着丰收与安宁。
    5. 薄槿烟脂染:薄槿花的香气弥漫,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6. 深荷水麝焚:深色荷花的香气在水中散发,强调自然的芬芳。
    7. 夕阳人不见:夕阳西下,人们的身影被拉长,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8. 鸡鹜自成群:鸡鸭成群,体现乡村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溜渠行碧玉”用“碧玉”比喻水的清澈,形象生动。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出现的“木杪”、“薄槿”、“深荷”等意象,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木杪: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活力。
  • 溜渠:代表着流动的生命,象征着时间与季节的变化。
  • 畦稼:象征着丰收和希望,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的馈赠。
  • 薄槿:代表着生活的柔美与脆弱。
  • 深荷:象征着宁静和深邃的内涵,体现了自然的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田家是在什么地方?

    • A. 城市
    • B. 农村
    • C. 海边
    • D. 山上
  2. “溜渠行碧玉”中的“碧玉”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荷花
    • B. 小溪
    • C. 田地
    • D. 鸡鸭
  3. 诗中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人们在田里劳作
    • B. 夕阳下的孤独
    • C. 鸡鸭成群的安宁
    • D. 农家晚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 by 陶渊明
  • 《乡村四月》 by 翁卷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安石的这首诗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的精神,而王安石则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薇洞 游独孤城 邹德久挽词二首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 其一 麻子山二首 其一 次韵周子直四首 坐听啼鸟如春禽响信笔书 晨起 金州行衙 溪傍梅花初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伏 但求无过 跳指日 乍同乍异 役虑 包含癣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伯道无儿 行字旁的字 绝伦逸群 惊采绝绝 卵覆鸟飞 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功受禄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