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0:04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
作者: 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在树梢上,田里的农家走出来,
城里的阴影与乡间的小路交汇。
小溪像碧玉一样流淌,
田畦里的庄稼在黄云下静卧。
薄槿花的烟雾染上了脂粉的香气,
深色的荷花在水中散发着麝香的味道。
夕阳下人们都看不见了,
只有鸡和鸭在一起成群。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王安石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以振兴国家,晚年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地方官期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观察,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疲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的这首《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生动的乡村画面。首联“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开篇即交代了地点,描绘了农家从树木掩映中走出,城镇的阴影与乡间小路的交汇,展现了一种人烟稀少的宁静感。接下来的“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将水的清澈与田野的宁静结合在一起,暗示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人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丰收的宁静与美好。
中间两句“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不仅描绘了植物的香气,更隐约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感叹人与自然的分离。最后一句“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则是对夕阳西下,乡村安静的写照,鸡鸭成群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与生活的恬淡。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和谐,令人如沐春风,充满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田家是在什么地方?
“溜渠行碧玉”中的“碧玉”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