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7:37
忽忽余年往,茫茫不自知。
殷懃照清浅,邂逅见衰迟。
辅世无贤业,容身有圣时。
归欤今可矣,何以长人为。
时光匆匆地流逝,我已渐渐年迈,却不自知。
我对生活的热情依然如故,偶然间却感到衰老。
我在世上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但在这个时代,我仍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归故乡,似乎是时候了,但我该如何面对世人呢?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价值与历史背景的思考,结合了王安石的治国理想与个人追求。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法,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质朴,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中书偶成》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与改革挫折后,王安石在诗中表现出对生命的沉重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与反思,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通过“忽忽余年往,茫茫不自知”引入,揭示了时间流逝的快速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殷懃照清浅”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尽管偶尔感到衰老,但内心依然充满热情。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辅世无贤业”,表达了他对自己在社会上成就的不足的自省,而“容身有圣时”则显示了他对时代的期待与对自身价值的理解。他希望能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回归故乡,反思自己的一生,但又对“何以长人为”感到迷惘,表现了他对人生成就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思索与自省的情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与诗人的复杂心理。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价值,表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自身成就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惘,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忽忽余年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辅世无贤业”的意思是:
诗的最后一句“何以长人为”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