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37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随着年纪渐长,我对世间的情感愈加了解,
我明白自己的事情独自一人难以成行。
我背负着米粮,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辛苦耕作求得田地,又岂是为了名声?
高谈阔论往往随同衰败的风俗,
壮志豪情也难以得到旧友的倾诉。
相见时才感到心头的忧愁有所宽解,
但搔首思虑,却又添了几根白发。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倡导变法,积极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与个人情感上的波折后,诗人感受到年岁渐长后对世事的理解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成熟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王安石的《偶成二首》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敏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理解与无奈。诗的开头,诗人自省渐老,更加明白世上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洞察。接着,诗人以“脱身负米将求志”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但又不禁反思,自己辛苦耕作、追求田地,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为了声誉而奋斗?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慨高谈阔论多与衰败的风俗相随,指向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不实。同时,他的壮志豪情却难以与老朋友倾诉,展现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感。最后,诗人通过“相逢始觉宽愁病”,说明与人相会时,忧愁似乎有所减轻,但内心深处的思虑和忧伤依然在,甚至还增加了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忧愁的积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王安石在世事与人情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出一种成熟而深邃的思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例如,“脱身负米”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而“高论颇随衰俗之”则对比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突出诗人对世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其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中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忧伤,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脱身负米将求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高论颇随衰俗之”中的“高论”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