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偶成二首》

时间: 2025-04-26 05:23:37

诗句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37

原文展示: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纪渐长,我对世间的情感愈加了解,
我明白自己的事情独自一人难以成行。
我背负着米粮,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辛苦耕作求得田地,又岂是为了名声?
高谈阔论往往随同衰败的风俗,
壮志豪情也难以得到旧友的倾诉。
相见时才感到心头的忧愁有所宽解,
但搔首思虑,却又添了几根白发。

注释:

  • 渐老:渐渐变老。
  • 偏谙:更为了解。
  • 吾事独难行:我自己的事情独自难以完成。
  • 负米:背负粮食,这里暗指艰辛的生活。
  • 求志:追求理想。
  • 肋力:辛勤耕作。
  • 岂为名:难道是为了名声?
  • 高论:高谈阔论。
  • 衰俗:衰败的风俗。
  • 壮怀:壮志豪情。
  • 故人倾:老朋友的倾诉。
  • 宽愁病:心头的忧愁有所宽解。
  • 搔首:搔首弄姿,形容思虑的样子。
  • 白发生:白发增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倡导变法,积极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与个人情感上的波折后,诗人感受到年岁渐长后对世事的理解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成熟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偶成二首》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敏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理解与无奈。诗的开头,诗人自省渐老,更加明白世上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洞察。接着,诗人以“脱身负米将求志”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但又不禁反思,自己辛苦耕作、追求田地,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为了声誉而奋斗?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慨高谈阔论多与衰败的风俗相随,指向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不实。同时,他的壮志豪情却难以与老朋友倾诉,展现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感。最后,诗人通过“相逢始觉宽愁病”,说明与人相会时,忧愁似乎有所减轻,但内心深处的思虑和忧伤依然在,甚至还增加了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忧愁的积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王安石在世事与人情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出一种成熟而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渐老偏谙世上情: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世间的情感更加了解。
  2. 已知吾事独难行:我已经明白,自己的事情独自一人难以完成。
  3. 脱身负米将求志:我背负着米粮,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4. 肋力求田岂为名:辛勤耕作求得田地,难道是为了名声?
  5. 高论颇随衰俗之:高谈阔论往往随同衰败的风俗而起。
  6. 壮怀难值故人倾:壮志豪情也难以得到老朋友的倾诉。
  7. 相逢始觉宽愁病:相见时才感到忧愁有所宽解。
  8. 搔首还添白发生:但思虑的样子,却又增加了几根白发。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例如,“脱身负米”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而“高论颇随衰俗之”则对比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突出诗人对世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其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中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忧伤,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追求的理想。
  • :象征着生计与安定,反映了人与土地的关系。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忧愁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脱身负米将求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背负粮食追求理想
    • B. 不追求理想
    • C. 追求名利
    • D. 生活富裕
  2. “高论颇随衰俗之”中的“高论”指的是什么?

    • A. 高级的论调
    • B. 重要的事情
    • C. 高谈阔论
    • D. 诗人的理想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忧愁。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对理想与豪情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偶成二首》与杜甫的诗作相比,王安石更偏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一作生日) 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 重修晴川阁 次麻竹师孝廉见赠原韵即以书感 肃清洞庭湖 克复岳州 牙屯堡军夜 谒余忠宣公墓 客中感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不充饥 配兵 自字旁的字 按捺不住 臼字旁的字 生死未卜 包含粱的词语有哪些 会海 殳字旁的字 零碎 预亏 厄字旁的字 奄奄一息 徇物 瓜字旁的字 纡朱拖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