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21
《女冠子》
作者:佚名 〔宋代〕
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楼台诮似玉。向红炉暖阁院宇。
深庭广排筵会,听笙歌犹未彻,渐觉轻寒,透帘穿户。
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酒帘如故。想樵人山径迷踪路。
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飐酒旗斜处。
南轩孤雁过,呖呖声声,又无书度。见腊梅枝上嫩蕊,两两三三微吐。
云层厚重地聚集,梨花和柳絮在空中飞舞,楼台宛如玉石一般美丽,温暖的红炉和阁宇令人舒适。
在深邃的庭院中,铺开宴席,听着笙歌仍未停歇,渐渐感觉到一丝寒意,从窗帘和门缝透入。
微风将僧舍的烟雾吹散,歌楼的酒帘依然如故。想象樵夫在山路上迷失了方向,
猜测渔人已经收起渔网,结束垂钓,回到南浦。路上没有伴侣,看到孤寂的村庄,
迎风招展的酒旗斜斜地飘扬。南轩上孤雁飞过,呖呖的鸣叫声不断,却没有书信传来。
看到腊梅的枝头上,嫩蕊微微吐出,两三朵花儿悄然绽放。
作者介绍:此词无确切作者,仅标注“佚名”。它出现在宋代,体现了当时的文学风格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歌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孤独的思考。它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传递了对生活的感慨。
《女冠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开篇以“同云密布”引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接着通过“撒梨花柳絮飞舞”描绘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渗透了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在宴会的欢声笑语与逐渐显现的寒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诗中提到的“孤村寂寞”与“南轩孤雁过”,构建了孤独的意象。孤雁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真实写照,更引发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宁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在感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后的“腊梅枝上嫩蕊”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即使在孤独之中,仍有生命的绽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南轩孤雁”主要象征:
a) 友情
b) 孤独
c) 欢乐
d) 繁华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a) 听笙歌犹未彻
b) 见孤村寂寞
c) 撒梨花柳絮飞舞
d) 深庭广排筵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女冠子》和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描绘春天时的不同情感基调与意象运用。杜甫的《春望》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愁苦,而《女冠子》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