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55
女冠子·庚辰岁元夕
作者:黄之隽 〔清代〕
去年元夕。曾被雪花淹黑。
到今年。稳料春能霁。
谁知月怕圆。雨偏连夜雨,
天竟不成天。阁过观灯兴,
待明年。
去年元宵节,我曾被雪花淹没,
今年我本以为春天会放晴,
谁知道今夜月亮却不敢完全圆满,
偏偏又是连绵的夜雨,
天色竟然变得如此阴沉。
我在阁楼上观灯的兴致,
只好期待明年再来。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常常与观灯、吃元宵等活动相关。诗中提到的“雪花”和“雨”,暗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心情的对比,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失落。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黄之隽,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创作于清代庚辰年元宵节,诗人在经历了去年的元宵节的雪后,面对今年的阴雨天气,表达了对美好节日的不尽失落和期待,反映出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带来的感慨。
《女冠子·庚辰岁元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向往与失落。开篇以“去年元夕”引入,勾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接着通过“雪花淹黑”描绘出去年的严寒氛围,与今年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原本期待春天的到来,然而现实却是“月怕圆”、“连夜雨”的阴郁,显示出一种失望与无奈的情感。
诗中“天竟不成天”一语,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与对理想状况的渴望,而“阁过观灯兴”则暗示了对未来的期盼,尽管今年的节日被雨水淹没,但诗人依然抱有希望,期待明年的元宵能够如愿以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敏感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关系,流露出一种人生哲理:即便环境再糟糕,也要保持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忧伤而又坚韧的情感基调,传达出在挫折中依然要向前看,怀抱希望的积极态度。
元夕节通常用来庆祝什么?
“月怕圆”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