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女冠子 访女道者》

时间: 2025-04-26 00:33:22

诗句

石床瑟冷。

独坐还怜香影。

翠岚重。

南岳夫人庙,缑山仙女宫。

道超尘坱外,名籍绛霄中。

麾尘松风里,世缘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3:22

原文展示:

女冠子 访女道者
作者: 黄德贞 〔清代〕

石床瑟冷。独坐还怜香影。
翠岚重。南岳夫人庙,缑山仙女宫。
道超尘坱外,名籍绛霄中。
麾尘松风里,世缘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寒冷的石床上,感伤于香影的孤寂。在重重的青翠山峦中,南岳的夫人庙和缑山的仙女宫静谧而神秘。道理超然于尘世之外,名声却在绛霄之中。仰望尘世与松风之间,世间的情缘显得空洞无物。

注释:

  • 瑟冷:形容石床冷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香影:指香气的影子,象征着美好而又易逝的事物。
  • 翠岚重:青翠的山峦叠嶂,形容自然的壮丽。
  • 南岳夫人庙、缑山仙女宫:均为道教中供奉女神的庙宇,象征着修道的场所。
  • 道超尘坱外:道理超越了尘世的纷扰。
  • 名籍绛霄中:名声与地位在高天之上,寓意追求名利的无奈。
  • 麾尘松风里:手势召唤于尘世与松风之间,表现出对世俗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德贞,清代诗人,生活在士大夫阶层,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表达诗人对道家修道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女冠子 访女道者》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隐逸的图景,诗中透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开篇即以“石床瑟冷”引入,冷石之上,诗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衬托出内心的清冷与对往昔美好的追忆。接着,翠岚重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自然的怀抱,南岳与缑山的仙女庙则是道教思想的具体体现,诗人借此寄托了对道教修道者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强调道理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名声却又在绛霄之中,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轻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世缘空”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世俗关系的无奈与淡然,显示出一种出世的哲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丝清幽的道教气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床瑟冷”: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冷清的环境。
    • “独坐还怜香影”: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 “翠岚重”:形容山峦重叠,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
    • “南岳夫人庙,缑山仙女宫”:道教圣地的描写,象征修道的理想。
    • “道超尘坱外,名籍绛霄中”:道理的超然与名声的虚浮对比。
    • “麾尘松风里,世缘空”:强调对世俗情缘的无奈与轻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岳夫人庙,缑山仙女宫”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香影象征着美好的追忆,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象征:道教圣地象征着超脱与理想。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与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石床:象征孤独与反思。
  • 香影:代表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 翠岚: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南岳与缑山:道教理想与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床瑟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寂寞
    B. 快乐
    C. 忧伤
    D. 兴奋

  2. “道超尘坱外”中的“尘”指代什么? A. 名声
    B. 世俗
    C. 自然
    D. 道理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道教修道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也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黄德贞的《女冠子》则更显清冷与淡雅,两者各有风格,皆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古典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暮春偕竹士游塔影园 秋日有怀王碧云 岁暮张子白进士过访竹士 一梧斋与竹士夜谈去后作 随园先生来吴门招集女弟子于绣阁余因病未曾赴会率呈二律 其二 随园先生来吴门招集女弟子于绣阁余因病未曾赴会率呈二律 其一 次韵和吴兰雪石溪观桃花 书怀呈竹士 次韵李石桐山人夜坐闻远水声 秋日漫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麟的成语 裒类 歹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才大难用 闿门 仰视俯育 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忡惙 奴颜婢睐 竖心旁的字 心之官则思 肉桂 鹵字旁的字 处尊居显 伏鸾隐鹄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