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行香子·过七里濑》

时间: 2025-04-26 04:56:29

诗句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6:29

原文展示

行香子·过七里濑
作者: 苏轼 〔宋代〕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如画的自然景色:一叶轻舟划过水面,双桨划动,惊起了鸿雁。水面清澈,天空的影子在波平如镜的水中映现。鱼儿在水中翻腾,白鹭在烟雾缭绕的岸边点水而立。经过沙溪时水流急促,霜溪水冷,明月照耀下的溪水显得格外明亮。层层叠叠的景色如同画卷,曲折的山峦宛若屏风。回想起当年在严陵的虚度时光,君臣之间不过是场梦幻,今古不过是空名。远处的山依然高耸,云雾缭绕,晨曦中的山峦显得格外清新。

注释

  • 一叶舟轻:指一只小舟,舟轻如羽;“一叶”形容舟小轻。
  • 双桨鸿惊:双桨划水,惊动了鸿雁;鸿雁常被视为自然的象征。
  • 水天清影湛波平:水面与天空清澈,影子在波平如镜的水中显得格外清晰。
  • 鱼翻藻鉴:鱼儿在水中翻腾,水草在水中映照的景象。
  • 鹭点烟汀:白鹭在烟雾弥漫的岸边轻点水面。
  •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梦幻,历史的名声也不过是空洞之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借景抒情,表现他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心中的孤独与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开篇,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词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既有动感,又有静态的和谐美。舟轻桨动,鸿雁惊起,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图画,仿佛读者能感受到那清风拂面、波光粼粼的温馨。

而在这幅自然美景的背后,苏轼却又通过“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这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往昔的辉煌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词在描写中融入了哲理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描绘舟轻如羽,划动时惊起鸿雁,生动展现了水上活动的轻快。
  • 水天清影湛波平:水天一色,波光如镜,体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描写生灵的灵动,鱼跃水面,鹭鸟轻点水面,增添了生气。
  •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描绘溪水的多样性,流速、温度、光影的变化,展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象。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水乡景色如画,层层叠叠、曲曲折折,表现出景色的多变与美丽。
  • 算当年虚老严陵:回忆过去在严陵的时光,感慨岁月流逝。
  •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对历史的思考,感叹人事如梦,往昔的名声已成空谈。
  •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描绘远山的壮丽与晨曦中的清新,留下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比作画,突显自然的美。
  • 拟人:将鱼、鹭等生物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苏轼的哲理思考与情感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漂泊,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 :象征活泼灵动,代表自然生机。
  • :象征优雅与宁静,增添自然的静谧感。
  • :象征高远与持久,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中,舟轻是指什么?

    • A. 一只小舟
    • B. 一只大船
    • C. 一只木筏
  2. 诗中提到的“君臣一梦”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时间的流逝
    • B. 政治的纷争
    • C. 个人的成就
  3. 诗中“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所描绘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的变化
    • B. 诗人的自画像
    • C. 传统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比较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和李白的《庐山谣》时,可以观察到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苏轼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绪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解读和表现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精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题青龙寺 震为苍筤竹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 公子行 宿道士观 送盛长史(盛随军) 赠律师院 梦谢亭 题任处士幽居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根之谈 逃比 节録 包含藤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乱作一团 短丑 龍字旁的字 包含涩的成语 包含充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流水游龙 彑字旁的字 沥青 通险畅机 熊经鸟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