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4
山寺
杜甫
野寺残僧少,
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
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
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
百里见秋毫。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偏僻山中的寺庙,僧人寥寥无几,山间小路蜿蜒陡峭。诗中描写了麝香在石竹花上安静地睡着,鹦鹉啄食着金色的桃子。潺潺的流水方便人们通过,而懸崖上则有牢固的房屋。晚上的高阁俯瞰远方,百里之外的微小秋毫都能看得清楚。
此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古典典故,但整体展现了山林隐士的生活情景,反映出诗人对悠然自得的向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表现国事、民生,风格沉郁悲壮,被誉为“诗圣”。
《山寺》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动乱的时代中流浪,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促使他描绘出这幅山野寺庙的图景,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幽美。全诗以“野寺残僧少”开头,给人以一种清冷的感觉,隐约传达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失落。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观的和谐美,麝香的安详与鹦鹉的活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平衡与生机。
“乱水通人过”一句,描述了河流的奔腾,与高耸的悬崖形成对照,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一句“百里见秋毫”,则是诗人对远方景物的细致观察,象征着他对清明与真理的追求。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哲思,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脱。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事的淡泊,折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描绘的寺庙氛围是?
A. 热闹非凡
B. 清冷寂静
C. 华丽繁华
“鹦鹉啄金桃”中,鹦鹉的形象象征什么?
A. 宁静
B. 活力
C. 孤独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迷惘
B. 观察与细致
C. 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