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时间: 2025-04-26 04:41:32

诗句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1:32

原文展示: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白话文翻译:

水垢何曾相互沾染?仔细一看,二者都没有。
我寄语那位抹背的人,整天劳苦地挥舞着手臂。
轻轻地,轻轻地,居士本来是无垢的。

注释:

  • 水垢:指水中沉积的污垢,这里引申为心灵的污秽。
  • 相受:相互沾染、感染的意思。
  • 揩背人:指为他人擦背的人,暗指那些帮忙的人。
  • 挥肘:形容动作的幅度,这里是形容抹背的动作。
  • 居士:指修行人或学者,强调其清净无垢的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艰辛,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常以幽默和哲理来面对生活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充分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开篇“水垢何曾相受”以水垢象征心灵的污浊,表达了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在生活中,许多人往往被外物所困扰,心灵的纯净被各种世俗的纷扰所侵蚀。苏轼却以“细看两俱无有”来强调,在真实的自我面前,这些污垢并不存在,内心的宁静和纯洁是可以超越外在的困扰的。接下来,他通过“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描绘出一种轻松的生活场景,尽管擦背的人在辛苦地工作,但他似乎在提醒对方,不必太过用力,反而应当轻松面对生活。结尾“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则是对自身心境的坚定信念,表明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清净始终存在。

整首词以轻快的语调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心灵净化的深刻思考,既有哲理深度,又不失生活的趣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垢何曾相受”:问自己心灵的污垢是否真的存在,表达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 “细看两俱无有”:细致观察后发现,心灵的污垢其实是虚幻的。
    •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对擦背的人说,尽管你在忙碌,但也要注意方式。
    •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提醒自己和他人,内心是清净的,生活应当轻松。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垢”比喻内心的烦恼与污浊,形象生动。
    • 反问:开头的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整首词结构对称,增加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本诗探讨了内心的清净与生活的态度,强调无论外在环境多么复杂,心灵的纯净是最重要的。提倡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劳苦,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水垢:象征内心的烦恼与污浊,提醒人们要清理心灵的负担。
  • 居士:代表一种追求内心纯净的理想状态,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 轻手: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不必过于斤斤计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心灵的污浊
    B. 外在的困扰
    C. 生活的劳累

  2. 诗中“寄语揩背人”意指什么? A. 批评他人
    B. 鼓励他人轻松面对生活
    C. 赞美他人的工作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苦难
    B. 内心的清净与乐观态度
    C. 外在世界的纷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为苏轼的作品,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
  •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历史与个人情怀,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两者都使用“如梦令”这一词牌,但苏轼更倾向于哲学思考,李清照则多表现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同白石韵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落花 长亭怨慢 秋柳 长亭怨慢 奉题劳山纪游词。集中兼叙先世旧事,西司尤切时地,乔木苦岑之思,其寄于此矣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丁丑生日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遍缉 拊背扼吭 至宁 饱食思淫欲 金章紫绶 贵冠履轻头足 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对抗赛 竹字头的字 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哦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偏琐 石印 龍字旁的字 取法乎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