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13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在十月九日,孟亨在秋香亭设宴。亭中有两朵拒霜花,专为你而开,坐在旁边的客人们欢笑,认为除了你,没有人配得上这花,所以我作了这首诗。两朵轻红的花,半遮着娇羞的脸庞,依依不舍地为你回眸。如果说你对我没有这样的情意,那为何这双花不向他人开放?只看那烟雨朦胧之中,似乎无尽的怅惘。劝你别再诉说那一杯的情意。再问问你面前的那位狂妄的副使,明年花开时节,你又会与谁相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
本诗写于一个秋日的宴会,诗人在欣赏花朵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这首《定风波》通过描写花朵的盛开与诗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开篇以“十月九日”确定了时间,营造出浓厚的秋意,正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而“拒霜”花则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对花的描绘,引发了对友情、爱情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反复提到“君”,不仅表达了对特定对象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摹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美好瞬间的短暂。诗人劝友人“休诉十分杯”,意指不必再沉浸于过往的情感中,而更应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的“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更是引人深思,暗示未来的未知与人生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细腻的笔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际关系的珍贵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申出对生命、友情、爱情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双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美丽 D. 生命
“劝君休诉十分杯”意在劝诫什么? A. 不要沉迷于过去 B. 多喝酒 C. 忘记朋友 D. 不要种花
诗中提到的“狂副使”是指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花 D. 君子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豪情与孤独。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两朵芙蓉渐渐地红起,像美人半红的脸一样。恋恋不舍地特地为开一次。假说徐守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看见芙蓉在濛濛细雨中摇摆不止,劝徐守停止说喝满杯酒的话了。进一步问酒席前的东坡醉官,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yóu)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孟亨之:孟震,东平人,曾中进土。拒霜:即木芙蓉。君猷:徐君猷,字大受,东海人,当时知黄州,苏轼贬黄州,君猷待之甚厚。 两两轻红半晕腮(sāi),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两两轻红半晕腮:形容两朵芙蓉呈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晕腮,红脸。独:唯一,特地。回:量词。双花:两朵芙蓉花。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低昂:前栽后仰。十分杯:满杯酒。尊前:酒席前。狂副使:东坡自称狂醉团练副使,无事可做的酒官。来岁: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