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3
最能行
杜甫 〔唐代〕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
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在峡谷中,勇敢的男子不怕轻生,
少数人待在官府,多数人则在水边。
富豪有钱可以驾大船,
贫者只能靠小船谋生。
小孩的学问止于《论语》,
大孩则随着商旅四处奔波。
倾斜的帆和侧转的舵驶入波涛,
撇开漩涡,驶向没有险阻的水域。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
短短时间内目击到信号的征兆。
瞿塘的天空弥漫着怒虎的须发,
归州的人常年行走最为能干。
这地方的人气量狭窄,
误以为南风会疏远北方的客人。
如果说这里没有英才,
那何以山上有屈原的故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壮。
《最能行》创作于杜甫生活艰难之际,他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他对士人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峡谷的生活,表现了勇敢、勤劳和对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士人气量狭窄的批评。
《最能行》通过对峡中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们在逆境中求生的勇气与智慧。诗的开头便点明了“峡中丈夫绝轻死”,表现出对死亡的无畏态度,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接着,杜甫对富豪和贫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富人可以乘坐大船,而穷人则只能依靠小船生存,反映出经济状况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小儿只知《论语》,大儿随商旅,展现出不同年龄阶段对知识和生活的追求,暗示了教育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接着,诗中描绘了航行的情景,流露出对自由与勇敢的向往。杜甫通过“朝发白帝暮江陵”的描写,表现了急促的行程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此乡之人气量窄”,对士人气量的批评引发深思,若土无英俊才,如何能有屈原的故宅,这不仅是对人才的渴望,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厚,寓意丰富,既有对生存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示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全诗通过对峡谷生活的描写,探讨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勇气与智慧,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对人才的渴望,批判了狭隘的地方观念,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最能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小儿学问止论语”意指什么?
诗中“朝发白帝暮江陵”描绘的是?
《送友人》李白 vs 《最能行》杜甫: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充满豪情与壮志,而杜甫的《最能行》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态度,展现出沉稳与深邃的思考。两者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李白的洒脱与杜甫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