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6
梦后何人见,孤亭似旧时。
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
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
顾惭非谢客,灵贶杳难追。
梦醒后,谁还能见到那孤独的亭子,如同旧时一样?
轻轻掀开那真诚的土地,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竟然是因为这首诗。
不再前往的往昔应该少了许多,悲伤的情绪却总是来得迟缓。
回首感到惭愧,并不是谢客那样的风雅,灵魂的赠予却是难以追寻。
“谢客”指的是王谢之门,古代名门望族,常常与文人墨客交往,代表着一种文人的风雅气质。在这里,诗人以此自谦,表达对自己无法追求那种风范的惭愧。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本诗写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际,诗人在梦中重温旧景,醒来后却感到无比孤独。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情感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梦谢亭》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诗人在梦中重温旧时的美好,却在醒来时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惆怅。孤亭的意象,一方面象征着孤独,另一方面又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褰开诚得地”这一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强调了梦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采用了反复与对照的手法,诗人不仅在梦中感受到美好,在醒来时却感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复杂,尤其是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自谦地提到“顾惭非谢客”,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厚重,既有对理想化文人生活的不懈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反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诗中的“孤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与怀旧
C. 自由
“不往过应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追忆减少
C. 对现实的满足
诗人提到的“谢客”是指什么?
A. 一位朋友
B. 王谢家族的文人
C. 一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