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08
过洞庭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
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
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这首诗描绘了在洞庭湖上行船时的情景,狂风掀起帆,往日的形象在眼前模糊不清。波涛翻滚,似乎没有平息的迹象,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中令人怀疑前行的安全。孤雁在偏僻的岛屿上栖息,仿佛在诉说着漫长的旅行的孤独。展望未来的航程,似乎有平坦的地方,但又有谁敢对未来寄予厚望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旅雁”象征着旅行者的孤独,常见于古诗中,表达了行旅中的思乡情绪和对未来的迷茫。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以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自然清新,感情真挚。
《过洞庭》创作于唐代,是诗人在旅行途中所作,表达了在洞庭湖上航行时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过洞庭》以鲜明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在航行过程中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未来的迷茫。诗的开头“帆挂狂风起”,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出狂风的猛烈,紧接着“茫茫既往时”,则反映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波涛的汹涌与舟楫的摇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中间的“旅雁投孤岛”,将孤独感加深,孤雁的形象不仅是对旅途的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则引发对未来的深思,尽管未来可能会有平坦的道路,但由于现实的艰难和内心的疑虑,让人不敢轻易寄予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未来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人类在生活中的不安与无奈。诗人在狂风巨浪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表达了对人生无限可能的期待与顾虑。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旅雁投孤岛”中的“旅雁”象征着什么?
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