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再和马图》

时间: 2025-05-21 07:10:20

诗句

我年十五游关西,当时惟拣恶马骑。

华州城西铁骢马,勇士十人不可羁。

牵来当庭立不定,两足人立迎风嘶。

我心壮此宁复畏,抚鞍蹑镫乘以驰。

长衢大呼人四走,腰稳如植身如飞。

桥边争道挽不止,侧身逼坠壕中泥。

悬空十丈才一掷,我手失辔犹攒蹄。

回头一跃已在岸,但见满道人嗟咨。

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

驱驰宁复受鞭策,进止自与人心齐。

尔来十年我南走,此马嗟嗟入谁手。

楚乡水国地卑污,人尽乘船马如狗。

我心未老身已衰,梦寐时时犹见之。

想图思画忽有感,况复慷慨吟公诗。

达人遇境贵不惑,世有尤物常难得。

宁能使我即无情,搔首长歌还叹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10:20

原文展示

再和马图
作者:张耒 〔宋代〕

我年十五游关西,
当时惟拣恶马骑。
华州城西铁骢马,
勇士十人不可羁。
牵来当庭立不定,
两足人立迎风嘶。
我心壮此宁复畏,
抚鞍蹑镫乘以驰。
长衢大呼人四走,
腰稳如植身如飞。
桥边争道挽不止,
侧身逼坠壕中泥。
悬空十丈才一掷,
我手失辔犹攒蹄。
回头一跃已在岸,
但见满道人嗟咨。
关中地平草木短,
尽日散漫游忘归。
驱驰宁复受鞭策,
进止自与人心齐。
尔来十年我南走,
此马嗟嗟入谁手。
楚乡水国地卑污,
人尽乘船马如狗。
我心未老身已衰,
梦寐时时犹见之。
想图思画忽有感,
况复慷慨吟公诗。
达人遇境贵不惑,
世有尤物常难得。
宁能使我即无情,
搔首长歌还叹息。

白话文翻译

我年十五岁的时候游历关西,那时只挑选那些凶恶的马来骑。华州城西有匹铁骢马,十个勇士也无法驯服。牵来当庭时,它站立不稳,双腿直立对着风嘶鸣。我心中壮志凌云,怎能再畏惧,轻抚鞍子,跨上马镫便开始驰骋。长途奔跑时人们四散而逃,马腰稳如树木,身形如飞。桥边争道的马车拉不断,侧身之间几乎坠入壕沟泥泞。悬空十丈的高处才一掷,我的手失去缰绳,仍然抓紧马蹄。回头一跃便已在岸上,看到众人都在惊叹。关中土地平坦,草木却很稀少,整日漫游却忘记了归途。骑马奔驰难道还需要鞭策?我的去进止都是与人心相契合。从那时起十年我南行,此马的哀叹又归于谁手?楚乡水乡地势低洼肮脏,人人都乘船,马儿如同狗一般。我心未老而身体已衰,梦中时时仍见到它。想起图画便有所感触,更何况慷慨吟唱公诗。智者在逆境中贵在不迷惑,世间的珍奇之物常常难得。怎么能使我就此无情,抚首长歌而叹息。

注释

  • 关西:指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多为游侠聚集之地。
  • 恶马:指性情凶猛、不易驯服的马。
  • 铁骢马:一种马的品种,性格刚烈,力量大。
  • 长衢:指长途的道路。
  • 十丈:指十丈的高度,形容飞跃的壮观。
  • 楚乡:指楚地,即今湖北一带。

典故解析

  • :在中国古代,马常象征着力量和勇气。诗中马的狂野与骑者的勇敢形成鲜明对比。
  • :游历、漫游常被视为一种人生的追求,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年-1114年),字仲明,号白溪,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曾任翰林学士。其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再和马图》创作于张耒游历关西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骑马游历的热爱,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青春岁月的追忆。诗中既有对马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再和马图》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力量的诗,张耒通过对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壮志。诗的开头以“我年十五游关西”引入,表现出青年时期无畏的勇气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铁骢马的描绘,将马的强大与骑者的勇敢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马之间的默契与挑战。

诗中描绘的骑马场景非常生动,长衢上的奔跑、桥边的争道,以及失去缰绳的瞬间,都在描述中展现出一种紧张而自由的氛围。这种奔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青春的无畏与激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内心的情感经历了从豪情壮志到感慨惆怅的转变。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岁月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年十五游关西:描述年轻时的游历,体现出青春的无畏。
  2. 当时惟拣恶马骑:表明当时勇敢选择凶猛的马,象征着勇气。
  3. 华州城西铁骢马:具体地描绘出匹马的强壮形象。
  4. 勇士十人不可羁:强调马的力量之大,甚至勇士也无法驯服。
  5. 牵来当庭立不定:描绘马的刚烈气性,未能安定下来。
  6. 我心壮此宁复畏:尽管马如此强烈,诗人内心仍不畏惧。
  7. 抚鞍蹑镫乘以驰:表现出骑马时的自信与勇敢。
  8. 长衢大呼人四走:奔跑时的场景,表现出马的速度与力量。
  9. 腰稳如植身如飞:形容骑马的稳健与迅捷。
  10. 桥边争道挽不止:表现出路途的拥挤与喧闹。
  11. 侧身逼坠壕中泥:描绘骑行中的危险与刺激。
  12. 悬空十丈才一掷:形容骑马的高难度动作。
  13. 我手失辔犹攒蹄:即便失去控制,仍然表现出骑手的勇敢。
  14. 回头一跃已在岸:描绘出骑手的敏捷与反应能力。
  15. 但见满道人嗟咨:周围人的惊叹与佩服。
  16. 关中地平草木短:描绘关中地区的自然景观。
  17. 尽日散漫游忘归:表达了游历的乐趣与对归途的忘却。
  18. 驱驰宁复受鞭策:骑马的快感使得不再需要鞭策。
  19. 进止自与人心齐:骑行的过程与人心的契合。
  20. 尔来十年我南走: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自己已南下十年。
  21. 此马嗟嗟入谁手: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
  22. 楚乡水国地卑污:对故乡的思考,感到土地的低洼与污浊。
  23. 人尽乘船马如狗: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批判。
  24. 我心未老身已衰:内心的坚持与外在的衰老形成对比。
  25. 梦寐时时犹见之:即便在梦中也常常回忆起往昔。
  26. 想图思画忽有感:想起画面时心中有所触动。
  27. 况复慷慨吟公诗:吟唱他人的诗作,感怀更深。
  28. 达人遇境贵不惑:智者在逆境中保持清醒。
  29. 世有尤物常难得:世间的美好事物难以得到。
  30. 宁能使我即无情:即使如此也无法让我无情。
  31. 搔首长歌还叹息:最终只能长歌吟唱,感叹不已。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马与人的关系比作一种默契的伙伴,体现出彼此的信任。
  • 拟人:马被赋予了“迎风嘶鸣”的情感,使得描绘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进止自与人心齐”与“驱驰宁复受鞭策”形成对仗,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骑马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终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马象征着年轻时的勇气与活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现实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勇气、力量的象征。
  2. :人生的选择与考验。
  3. :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4. :自然的平凡与朴实。

文化内涵

马在古代文化中常作为勇士的象征,代表着无畏与追求自由的精神。而桥则象征着人生的转折与选择,使得诗人在回忆中更具思考的深度。水的意象则暗示着人生的流动与变化,象征着诗人对时光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张耒在多少岁时游历关西?

    • A. 10岁
    • B. 15岁
    • C. 20岁
  2. 诗中提到的马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 A. 华州
    • B. 楚乡
    • C. 关中
  3. 诗人感叹“我心未老身已衰”说明了什么?

    • A. 他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 B. 他对马的思念
    • C. 他对游玩的厌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马诗二首》 - 李贺
  2. 《白马篇》 - 王勃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张耒的《再和马图》与李贺的《马诗二首》均以马为主题,前者侧重于对青春的追忆与勇敢,后者则更为抒情,表现对马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张耒更为直接,而李贺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选》
  3. 《诗词名篇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吴江三高堂范蠡 送西昌大夫赵嘉言上印赴阙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晚风 过吕城闸六首 立春新晴 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谢从善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爪的成语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生力军 龍字旁的字 一发而不可收拾 面世 相去天渊 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纵风止燎 改俗迁风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砂壳子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金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人马平安 夕字旁的字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