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15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晚日暄温稍霁威,
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
来日一霜谁不知。
傍晚的太阳温暖而明亮,稍微的风似乎带着一丝威势;
晚风强劲,似乎在与阳光相斗。
天气变冷或变暖何必生气呢?
明天的霜寒,谁又不是早已知道的呢?
该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反映了自然界变化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变化交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沉思与感悟。
《晚风》通过描绘傍晚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晚日”与“晚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给人温暖的感觉,而后者则带来了一丝寒意,反映出昼夜交替的无常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并未对这些变化表示愤怒,反而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认为“作寒作冷何须怒”,展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同时,最后一句“来日一霜谁不知”,不仅是对未来天气变化的预见,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这种淡泊的心境,表明了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智慧与豁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理解与接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人类情感与自然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测试:
“晚风豪横”中的“豪横”意指什么?
A. 温柔
B. 强劲
C. 温暖
D. 平静
诗中的“谁不知”暗示了什么?
A. 一切都是未知的
B. 人们早已知道天气变化
C. 没有人在乎
D. 诗人自己也不知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杨万里的《晚风》相较,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忧虑与不安,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